天線門:設計與工程誰說了算(1 / 2)

在許多消費類產品企業中,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關係緊張;設計師想要產品美觀,工程師需要確保產品滿足功能需求。在蘋果,喬布斯將兩者都推向了極致,因此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張。

1997年,他和設計總監喬尼·艾弗共同進行創意決策,他們常常認為,工程師需要克服那種覺得某事做不了的懷疑態度。iMac和iPod的成功,讓他們更加堅偏自己的信念——了不起的設計能夠激發工程師做出超人的壯舉。每當工程師表示有些事情做不了時,艾弗和喬布斯就會逼迫他們努力嚐試,通常都成功了。但偶爾會有些小問題。例如,艾弗認為塗層會削弱自己設計的純粹性,從而讓iPodNano很容易被刮花。但這並沒有給蘋果公司造成危機。

在設計iPhone的時候,艾弗的設計欲望撞上一個不可能被現實扭曲力場改變的物理學基本法則——金屬不宜放在天線附近。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Faraday)已經證實,電磁波在傳播的過程中會繞過金屬的表麵,而無法穿過金屬。因此,用金屬外殼包裹手機會造成“法拉第籠”(FaradayCage)的現象,削弱進出的信號。起初,iPhone的設計是在底部使用塑料殼;但是,艾弗認為這會破壞設計的完整性,要求全部使用鋁質材料。這樣的做法成功了,於是,在設計iPhone4時,艾弗要求使用鋼圈。鋼圈是機身的支撐結構,看上去很圓滑,並部分充當手機天線。

這就有個大問題。要作為天線使用,鋼圈必須有一個微小的縫隙。但是,如果用戶的手指或汗濕的手掌遮住了這個縫隙,就會造成信號損失。工程師建議在鋼圈外部噴上塗層,以防止該問題的出現,但是艾弗認為這會影響拉絲金屬的外觀。iPhone團隊在各種會議土都向喬布斯反映了這個問題,但是喬布斯認為工程師們隻是在玩狼來了的把戲。他說,你們能行的。他們也確實做到了。

解決方案近乎完美,但並非完美。iPhone4在2010年6月發布時看起來棒極了,但是問題很快就浮出了水麵:如果用戶以某種方式拿著手機,尤其是用左手拿著手機時,手掌就會蓋住鋼圈上的小縫隙,於是就會出現信號丟失的問題。這種問題發生的概率大機為1%。由於喬布斯要求對未發布的產品進行嚴格保密,就連Gizmodo網站在酒吧裏拿到的那台測試機也裝的是假外殼,iPhone4並沒有像大多數電子設備一樣進行實用測試。因此,在大眾搶購之前,這一缺陷並沒有被人發現。“問題在於,設計高於工程和對未發布產品進行高度保密的雙重政策是否對蘋果有益。”托尼·法德爾(TonyFadell)後來表示,“總的來說,這樣做有好處;但是不受製約的杈力是件壞事,而事情就是這樣的。”

一個普通手機出現一些信號丟失問題根本不會成為新聞;但這是iPhone4,是讓所有人驚歎的產品。這一故障問題被大家稱為“天線門”;7月初,《消費者報告》(ConsumerReports)進行了一些嚴格的測試,表示鑒於天線問題,不推薦消費者購買iPhone4;此舉將“天線門”事件推向高潮。

就在“天線門”炒得沸沸揚揚之時,喬布斯正和家人在夏威夷康娜度假村度假。最開始,他還在為自己和蘋果公司辯護。亞瑟·萊文森接二連三地踉他通電話,喬布斯堅持認為,這是穀歌和摩托羅拉在作怪,“他們想要打倒蘋果。”他說。

萊文森讓他謙虛一點。“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有問題。”他說。當他再次提到公眾認為蘋果公司態度傲慢時,喬布斯很不高興。這違背了他非黑即白、是非分明的世界觀。喬布斯認為蘋果是一家講原則的公司。如果別人看不到這點,那麼是他們的錯,蘋果沒有理由放低姿態。

緊接著,喬布斯覺得受到了傷害。他認為這些批評是針對他個人的,他感到很痛苦。“他內心深處認為,自己絕不會像某些商界的純實用主義者那樣去做一些明顯錯誤的事情。”萊文森表示,“因此,如果他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就會往前衝,而沒有想過質疑自己。”萊文森勸他不要沮喪,但沒有用。“去他媽的,這事根本不值得費這麼大工夫。”他跟萊文森說。最後,蒂姆·庫克讓他從低落的情緒中擺脫出來。庫克跟喬布斯說,有人認為蘋果將成為另一個微軟,自滿又傲慢。第二天,喬布斯轉變了態度。“讓我們把這個問題弄個水落石出。”他說。

從AT&T收集到信號丟失的統計數據後,喬布斯意識到,雖然實際情況並沒有輿論所聲討的那樣誇張,但確實是個問題。於是,他從夏威夷飛回公司。不過在回去之前,他打了幾通電話,召集了幾個值得信賴的老手,那些30年前麥金塔創始團隊的聰明人。

他首先打給了公關老手裏吉斯·麥肯納。“我準備從夏威夷回來處理天線問題,需要你的意見。”喬布斯對他說。他們約好次日1點半在蘋果會議室見麵。第二個電話打給了廣告人李·克勞。他曾想要放棄和蘋果合作,但是喬布斯欣賞他並將其留下了。克勞的同事詹姆斯·文森特也收到了喬布斯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