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彼刻,移動設備領域烽煙再起。穀歌采取了開放策略,其安卓操作係統可供任何平板電腦或手機製造商使用。到2011年,穀歌的移動市場份額與蘋果持平。安卓係統開放策略的不足之處在於其導致的分裂狀態。不同的手機和平板電腦製造商把安卓係統修改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版本和,難以開發一致的應用程序或充分利用其特性。兩種策略都有其優點。有些人希望擁有使用更開放係統的自由,並有更多的硬件選擇;其他人顯然更偏愛蘋果緊密的整體性和可控性,這使得產品界麵更筒單、電池壽命更長、更易於操作、內容處理更容易。
喬布斯理念的缺陷是,他那想愉悅用戶的欲望導致了他不願意對用戶授權。對開放環境最有思想的倡導者之一是哈佛的喬納森·齊特林(JonathanZittrain)。在他的著作《互聯網的未來:光榮、毀滅與救贖的未來》(TheFutureoftheInternet—AndHowtoStopIt)中,開篇就是喬布斯介紹iPhone的場景,他警示世人,用“被一個控製網所束縛的無菌器材”來代替個人電腦會有怎樣的不良後果。反應更強烈的還有科裏·多克托羅(CoryDoctorow),他在波音波音(BoingBoing)網站撰寫了一篇宣言,題目叫“我為什麼不會買iPad”。“它的設計中融入了很多周到的想法和精巧的元素,但是也有對其主人顯而易見的輕蔑。”他寫道,“給你的孩子們買一部iPad並不會使他們認識到世界是要你們去剖析與重組的。它會吿訴你的後代,即使是換電池這樣的事情你也必須要留給專業人員去做。”
對於喬布斯來說,一體化的理念事關對錯。“我們做這些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是控製狂。”他解釋說,“我們做這些是因為我們想創造偉大的產品,因為我們關心用戶,因為我們願意為全部的體驗負責,而不是去做別人做的那些垃圾。”他相信他是在為人提供服務,“人們在忙著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他們希望我們去做我們最擅長的。他們的生活很繁忙,他們有其他事情要做,而不是去想怎樣整合他們的計算機和電子設備。”
這種理念有時會跟蘋果的短期商業利益發生衝突。但是在一個充斥著低劣設備、雜牌軟件、難以預測的錯謨信息和惱人的用戶界麵的世界裏,這種理念帶來了以迷人的用戶體驗為特征的非凡產品。使用一款蘋果產品可以像走在喬布斯喜愛的京都禪意花園裏一樣,讓人肅然起敬,而這兩種體驗都不是通過崇尚開放或百花齊放來實現的。落在一個控製狂手裏的有時候感覺也不錯。
喬布斯的極致還表現在他的專注力上。他會設定優先級,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對準目標,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過濾掉。如果他開始做某件事——麥金塔早期的用戶界麵,iPod和iPhone的設計,把音樂公司引進iTunes商店——他就會非常專注。但是如果他不想處理某件事——法律糾紛,業務事項,他的癌症診斷,某件家事——則會堅決地忽視它。那種專注使他能夠說不。他隻保留幾個核心產品,砍掉一切其他業務,讓蘋果回到正軌。他剔除按鍵讓電子設備簡單化,剔除功能讓軟件簡單化,剔除選項讓界麵簡單化。他把這種專注的能力和對簡潔的熱愛歸功於他的禪修。禪修增強了他對直覺的信賴,教他如何過濾掉任何分散精力或不必要的事情,在他身上培養出了一種基於至簡主義的審美觀。
遺憾的是,禪修未能使他產生一種禪意的平靜或內心的平和,而這一缺憾也是他遺產的一部分。他常常深深地糾結和不耐煩,這些個性他也無意掩飾。大部分人在大腦與嘴巴之間都有個調節器,可以調整他們粗野的想法和易怒的衝動。喬布斯可不是。他很看重自己殘酷誠實的一麵。“我的責任是當事情搞砸了的時候說實話而不是粉飾太平。”他說。這一點使他富有魅力又能鼓舞人心,但也使他有時候,用技術詞彙來說,像個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