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第十六章(3 / 3)

後世宋真宗因簽了“澶淵之盟”這樣的條約覺得很不光彩(其實比宋徽宗光彩多了,知足吧您哪),就想辦件漂亮事衝一下這一頭一臉的灰,於是他就決定封禪泰山;但自知“資格”差勁,心虛得很;於是就提前派人到宰相王旦家送了一個酒壺,裏麵裝得全是珍珠瑪瑙等。皇帝給大臣送禮,千古罕聞,但真宗就是為了怕王旦反對。如果丞相王旦一反對,那封禪之事就不好提了。可見封禪泰山並非小事。

肅宗讓楊懷素全麵主持封禪泰山的工作,商量了半天,定於大宗八年十一月十日到泰山封禪。當時也有些大臣反對,並和楊懷素鬧了意見。但肅宗願意去封禪泰山,誰也無法阻攔。

皇帝出巡,並非小事,當時楊懷素事先草擬了封禪計劃書,並擔心北方蠻族趁皇帝東巡而入侵中原,提議陳重兵於邊疆,防範蠻族入寇。這時,兵部侍郎武元宗出了個好主意,讓楊懷素也邀請蠻族的酋長們一起去參加泰山封禪,四夷蠻酋畢竟頭腦簡單,聽說大周邀請去公費旅遊,無不大喜,紛紛前來。

肅宗一行到了十月份就開始動身,百官、貴戚、四夷酋長們隨行,隊伍浩浩蕩蕩,逶迤數十裏。到了登泰山時,雖說當時並無把門收門票的,但也不是誰都有資格上。別說是芝麻小官,就是花生中官,也呆在山下麵喝風,沒有隨駕登山的待遇。

肅宗在登山路上問竇剛:“前朝皇帝的告天的文書,為什麼秘而不傳?”竇剛說:“他們或許有什麼私密的事情求告上天,所以不想公布吧。”肅宗說:“我一片公心,為蒼生祈福耳。”命將告天的玉牒向群臣公布。

於是,肅宗祭“昊天上帝”於泰山極頂,山下群臣祭“五帝百神”於山下之壇;並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嗬,有點像齊天大聖的名號),級別比其他四嶽要高一等。

這些都是惠而不費的事情,反正泰山也不讓肅宗發工資。但封禪了泰山,一片喜慶中,和皇帝一起登山的大臣也一律升官,這可要肅宗真掏腰包了,可能是肅宗一高興後,又覺得肉疼,於是護駕隨從的士卒,就都隻有名譽獎,於是這些人怨聲四起。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真的高興,那就是駙馬錢伯芳,借著封禪一行,他的官品又連升多級。

原來,楊懷素全麵主持封禪工作,華玉公主就重金買通了楊懷素,讓他將自己的丈夫錢伯芳也帶了去封禪。肅宗封禪完後,按照慣例,凡是隨皇帝參加了封禪的,丞相以下的官員都可以升一級。錢伯芳本來是從六品,楊懷素利用這次機會,把錢伯芳連提四級,升為從四品。

在大周時,不同品級的官官服顏色都不一樣。肅宗偶爾一瞅,看到錢伯芳的官服似乎變了顏色,大為奇怪,就當麵問他。錢伯芳麵紅耳赤,支支吾吾。這時,另一個大臣韋求德為他解圍說:“此泰山之力也!”肅宗心中了然,也沒有深究。顯然,他確實對錢伯芳是另眼相看。

但是肅宗皇帝這一次確實看走眼了,錢伯芳雖有文才,但根本沒有政治才能,肅宗駕崩時,火速提拔他為輔政大臣,其目的無非是以他來製約竇剛等強勢大臣,可惜錢伯芳庸碌無能,不僅沒有達到肅宗臨終遺願,反而因貪贓枉法,很快就被人鬥倒。

錢伯芳這種官僚,本來沒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才能,陰錯陽差走上了仕途,結果是糊裏糊塗上台,迷迷糊糊下台。混跡於中國****主義的官場,認不清中國古代政治、官場的本質,即使一時走進了官場,也難保不知什麼時候被趕下去。

想當初,錢伯芳官職一路飆升時,牛氣衝天,酒席宴間,滿麵紅光的錢伯芳炫耀說:“吾之一門及出身曆官,未嚐不為第一。丈夫當先據要路以製人,豈能默默受製於人也!”那時他是何等的威風。錢伯芳誌得意滿之時,曾出了宮門後在天京橋上騎馬吟詩道:“春遊上林苑,花滿長安城。”

同事黃展見了,羨慕不已,說:“此句可效,此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這樣的句子不是沒有人能吟得出來,這樣高的官位也不是沒有人可能做得到,但他(錢伯芳)這樣年輕就擁有這些,卻是別人無法企及的。”

然而,正所謂:“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靠和公主貴妃睡覺換來的功名利祿,來得快,去得更快。而人家黃展,慢慢一步一步地走,最後為相多年,封燕國公,成為大周曆史上很有影響的一代名臣。

正所謂: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爭似滿爐煨榾柮,漫騰騰地暖烘烘。一團茅草,燒起來氣焰衝天,然而不一會就灰飛煙滅,而一爐紅紅的木炭,雖然不那麼張揚,但卻慢騰騰、暖烘烘,於平平淡淡間給人以長久的溫暖。

(錢伯芳名言:俺這人,精明是有的,不過是間歇性的;聰明是肯定的了,隻是過頭了,成了自做聰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