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從宇文成的口中得知,管同娶了盧士瓊的寡妹為妻,攀上了高枝,至於他的原配夫人下落何處,就沒人知道,也沒人關心了。……)
他的做法似乎是想仿效李景儉當年的做法,不過李景儉當年沒有泡上武澄宇的妹妹,管同倒是青出於藍辦到了,可惜結果並不如人意。
仕途上,有盧士瓊的提攜,管同還算混得不錯,先做了幾年從六品的“大理寺丞”(在此任上為了自保想要陷害丁晉),後來又進入東宮,成了太子的近侍—太子舍人。管同似乎是念念不忘自己的“人臣之責”,又通過小太子的手,將《承華箴》獻給慧帝,這一次皇帝覽畢大喜,稱:“朕得一棟梁也!”下詔賜予管同帛四十匹,並令其參與撰寫唐書。
對於慧帝前後的大變樣,據一些人猜測,可能是因為這一次為太子所獻,慧帝為了保全太子的麵子,所以沒有動怒,反而賞賜了管同,可是皇帝的心中一定對這個不識時務的家夥很生氣,所以嘴巴裏雖然稱“朕得一棟梁也!”但是很快就找機會撤銷了管同的太子舍人職務,將他任命為“監察禦史”。
監察禦史也算有權有勢有社會地位的職務,所以管同幹得還算愉快。
可是和仕途上的通暢相比,管同的感情和家庭生活卻是一塌糊塗,那位盧妹妹實在不是一位稱職的“夫人”,脾氣大得嚇人,對待丈夫也像對待奴仆一樣,頤指氣使,還動不動就拿髒話罵人,據說她的前夫就是被她活活氣死的。當年她守寡後,盧士瓊曾四處尋人為她說媒,可是一直嫁不出去,直到急於仕進的管同接下了這塊燙手山芋。
後來有一本纂名為《宦內秘記》的專門披露官員家庭八卦的筆記小說中寫道:“管同諂事其妻,為持溺器,人笑之”——管同伺候老婆,甚至親自給她端尿盆,人們都譏笑他。
如果僅僅如此,那還隻能算做是“個人作風問題”,也算不上極大的過惡,現在不還有某大學生見到報上的“富婆”借種廣告,就騎自行車數百裏去“送種”的。然而,管同還做過賣友求榮、恩將仇報的小人之為。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丁晉被上司束元嘉陷害,為大理寺逮捕,“少卿”魏俊想要逼丁晉承認罪行,於是讓管同和自己配合演一出戲,哄騙丁晉上當,結果管同的小伎倆被丁晉看穿,狠狠地諷刺了他幾句,兩人徹底決裂。
至於管同的恩將仇報,則更為人不齒。原荊州刺史魚周詢當年推薦他入吏部詮試,成功通過,可謂恩重如山,後來魚周詢牽涉入錢伯芳貪汙案中,魚周詢秘密來到長安意圖打通朝中關節,暫時便借住在管同家中。
魚周詢對於天子和宰相竇剛在錢案中四處株連的做法十分憤慨,在管同家裏飲酒酣醉之餘,就常破口大罵,口無遮攔,不料管同卻暗暗記在心上,隨後秘密呈奏天子,出賣了魚周詢。
結果魚周詢被冠以十惡中的“大不敬罪”,淩遲處死,整個家族都被斬首抄沒。
管同踏著恩人的鮮血,當上了鴻臚少卿。但管同人品極差,一開始巴結盧士瓊,後來見宰相竇剛強勢,又拚命巴結他,以至於連妻兄盧士瓊也惡心他。
後來,管同見竇剛失勢,又厚顏無恥地對天子頌德獻媚,以天子的近臣自居,結果被楊如月做了一首嘲諷歌唾罵,引得長安人爭相傳誦。
所以有時候,並非是“文如其人,詩如其人”,詩文和人格判若兩人的還是大有人在的。正像“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樣的好句子,居然是大漢奸汪精衛所作一樣。像這首詩,如果就詩論詩,無論從詩歌藝術上,還是從思想性上看,都屬上上之作。但諸多詩詞選本中均不選,恐怕也正是此詩的格調和管同的人品風馬牛不相及吧。假設該詩是文天祥之類的錚錚良臣所作,恐怕早就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管同名言:“今日的吾與昨日無關”)
三十四、【程文憲】
程文憲是進士黨中的重要人物,不過他為後世仰慕的是另外一個身份:中周浪漫派詩人的代表。
程文憲出身益州望族程氏,祖父曾做過順宗皇帝時期的宰相,父親因是庶出,輪到他這一輩時已無門蔭可依,所以隻能參加科考,曆經五屆大考才總算取得功名。
他的詩清新飄逸,充滿夢幻主義色彩,而他的感情經曆也像他的詩一樣浪漫。
話說程文憲在做洛陽城門郎時,有一次與三位好友在洛陽城的禦苑一邊遊覽春光一邊對詩,無意中發現禦溝的水麵上漂著幾許紅葉,煞是好看,於是不由自主地撿了一片,在手中把玩之時,發現葉子上竟然題著一首詩:“一入深宮裏,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很顯然,這是一位在洛陽宮中寂寞無聊的宮女所作。
程文憲很欣賞這首詩,於是他也在紅葉上題了一首詩:“花入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