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此時苦練為保命(2 / 2)

孫承祖說的有根有據,不由得程海峰不信!他提到的孫元化可是個大大的名人,出身海軍世家的程海峰自然是耳熟能詳。此人是同樣大名鼎鼎的徐光啟的弟子,自徐光啟處學得精熟的西式算術和幾何學,同時從西洋傳教士處偷師,熟練掌握了大口徑前裝滑膛炮——紅衣大炮的鑄造方法。此人於天啟二年受時任兵部尚書、薊遼經略的孫承宗賞識,招入遼鎮軍中主持鑄炮、訓練炮手事宜。也就是孫元化鑄造的火炮,在天啟六年寧遠之戰中,轟死了辮子戲中百般歌頌的那個嗜血魔王、近代中國愚昧落後的罪魁禍首——愛新覺羅.**哈赤!

如今看來,孫元化在對火器、尤其是火炮的實際運用中,運用自己的幾何、算術知識,結合鑄炮、操炮的實踐經驗,研究出了早期的彈道學,並運用到實戰當中。而那個以野豬皮為名的韃子大汗,便一點兒也不冤的死在了先進理論支持的先進武器手裏。

至於何汝賓的《兵錄》,程海峰也聽說過,很多對明代火器的史學研究成果,都是自《兵錄》的記載得來。倒是不知該書竟有係統的彈道學知識。

在學校裏時,他倒聽說過,這兩部重要的學術著作,大半毀於韃子統治者之手。以至於自己的大學彈道學教授也言之鑿鑿:華夏無彈道學!現如今算來,這《西法神機》和兵錄都創作於崇禎繼位以前,也就是1627年以前,而西方彈道學界公認的彈道學創始人伽利略,寫成他著名的《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明》,已經是1638年的事情了!更為重要的是,這兩位漢人有無數次實地測量佐證他們的數**算,而伽利略的公式和推演,都沒有實彈射擊驗證!如此一比,高下立判。

好在如今那辮子謎們崇敬無比的所謂“康乾盛世”剛開始沒幾年,大多數史籍仍然在民間流傳,因此第二日便有王若飛的軍中好友尋到送來艦上,一同送來的還有一本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一旦開卷,程海峰便徹底拜服了,原來華夏先祖早就有如此係統的熱兵器理論研究著作,若不是愚蠢的韃子機緣巧合占了中原,後來的華夏熱兵器理論不知要發展到哪一步!

這三部書的出現,令程海峰如獲至寶。他來自二十一世紀,雖然曾是學習成績優秀的海軍學院學員,但那時的科技已和十七世紀晚期天差地別,因此,很多後世的理論知識在這個年代隻有參考意義,並不能直接運用於實踐。

打個比方,二十一世紀華夏海軍主力戰艦裝備的一百毫米艦炮,發射全膛底凹彈、全膛底排彈時射程分別高達27千米和40千米,發射末製導火箭增程彈時突破了一百千米!為這種火炮服務的彈道學,怎麼可能照搬來指導十七世紀末期射程不足千米的12磅海軍加農炮?

又如,程海峰在炮術訓練中發現,“海狼”號采用的火藥是粉末狀黑火藥。這粉末黑火藥不但燃燒緩慢,而且存放時間一長,會形成不同成分分層的現象。嚴重影響火炮射擊威力不說,也使得彈道變化不規律,以至於無法計算彈著點。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製造顆粒化的黑火藥,顆粒化的黑火藥不但燃燒速度快、燃速均勻,而且不可能發生分層現象。可這讓程海峰犯難了!二十一世紀的火炮和槍支發射藥,普遍采用的是無煙、高能量的複合發射藥,最原始的都是雙基無煙發射藥了。這些發射藥的製造技術,自然也不可能用在黑火藥的顆粒化上。可是,在《西法神機》和《紀效新書》上,則有黑火藥顆粒化製造工藝的完整記錄!結合程海峰記憶中黑火藥的最佳配比,專門選拔的十個水手在岸上一家火藥作坊僅僅搗鼓了兩天,便製造出了接近完美的顆粒化黑火藥!

以後的幾天時間裏,程海峰一邊研讀這三本著作,一邊把自己結合現代成熟理論改進、簡化過的彈道學知識灌輸給炮手們。不但如此,他還指揮“海狼”號在港內尋找到一處無人的海灘,用不同裝藥量測試艦上裝備的三種主力火炮。並根據射擊結果,為這三種火炮製定了射表,以便火炮能根據這份射表快速精確射擊中遠距離目標。

對於任何一個年代的海軍艦炮,不但要打得準,還要打得快!關於射速這一點,程海峰很不地道的告訴這些炮手,英吉利皇家海軍艦炮的射擊速度是每分鍾一發,而“海狼”號僅能達到兩分鍾一發,這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因此,練基礎、練力氣、練配合,練得大家痛不欲生。這些炮手哪裏知道,他們都被自己的艦長給坑了!皇家海軍確實能達到這個射速,可那是1802年用GR1798型火炮達到的,而在那個年代,不但早已淘汰了用明火點燃藥引的擊發方式,也跨越了燧發擊發的方式,開始采用火帽發火!這能是一個概念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