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五年九月一日,京城。

堂皇肅穆的皇極殿,穿著九龍袞服的隆盛帝威嚴坐於殿上,一場早朝正在進行。

“半月前萊州大水,十萬災民群聚,彌勒教趁機作亂,蠱惑愚民造反,圍困萊州府……”兵部尚書在殿下念著奏章,皇帝麵無表情地聽著。

“按下白蓮,又起個彌勒,我大雍才安生幾天!”隆盛帝怒道。

“張永誌不是前番上奏,自言流民已被妥善安置,怎又崩壞?”隆盛帝轉向上次內閣議事的幾位閣老。

“彌勒教眾狡詐虛偽,最善教唆,災後本就混亂,流民心神不定,易讓這些東西鑽了空子!”鄭閣老從容出列朗聲解惑。

隆盛帝默不作聲。

“陛下,可令齊魯都司衙門便宜行事,其下轄七衛二守備千戶所,兵員近五萬,此患月餘可平。”兵部尚書給出建議。

隆盛帝對這句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頷首回憶良久。

去歲西南白蓮亂起,這些朱紫大員好像也是這麼給自己稟報的。

然後呢?要不是自己反應得快,現在估計得開征剿餉了。

“受災之地多少?”隆盛帝問。

“不過一縣之地。”兵部尚書答道。

“不是說洪災!因雨勢過大影響收成的!有多少?!”隆盛帝不耐煩了,罕見地當朝吼了起來。

“額,估計有三府之地。”戶部尚書急忙出聲道。

近百萬人。

“冉文傑,你速速去辦,齊魯之兵休得妄動,皆由你抵達後再行安排。”

冉文傑者,兵部左侍郎,去歲西南亂起後被委任為巴蜀總督,力主剿撫並用,一手分化瓦解之策倒將匪亂平息得很漂亮。

“臣遵旨。”殿中一清矍老者跪地領了差事。

朝會散後,皇帝向遠處招了招手,一名紅衣太監趕忙湊到禦前。

“費大伴,去給朕查一查,這萊州前後,究竟為何有變。”

……

“快,快。”一名管事不住揮手催促,一輛輛糧車被推進李府。

“老陳,你這是?”李郎中剛至家中,就見得一輛輛糧車出入,陳員外在旁盯著,頓時大感奇怪。

“李大人,前日一別後,我總覺心下不安,想我陳某飽讀詩書,竟忘了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道理,此番獻糧三百石,請大人交予城外。”陳員外解釋道。

嗬嗬,是看反賊聲勢浩大,被嚇慘了吧?

不過也是,一天之內差點攻下西門,又當即把萊州衛的駐地打了下來,賊軍之狡詐凶悍,遠超預計。

家裏有許多產業在城裏的這些地主豪富們,一時急眼,想起本官的諄諄教誨了吧?

伸手不打笑臉人,李德曜還是連連拱手,感謝其念著萊州生民。

急眼的不止陳員外一個。

後續又來了袁舉人、沈老爺、一連串的當地高門,合起來竟送了兩千石糧過來。

如此大的數目,倒讓李郎中有些為難,官軍因丟了駐地顏麵盡失,哪裏再肯讓糧草出城?

這群鼠目寸光的大戶,吃屎都敢不上熱乎的,淨給自己出難題。

此地糧車粼粼,出入頻繁,輕易引起了旁人注意,消息不脛而走,還未等李郎中想出對策,就傳到紀僉事那裏。

“豈有此理!”紀僉事抽出寶刀,將麵前茶幾砍得稀碎。

家被偷了,從公倉冒險運出的糧丟了,今日城內大戶居然還要往外送糧,一送就是兩千石!

到底誰是官軍!誰在城牆上親冒矢石力保萊州不失?是誰為了鄉民安危死戰不退!是誰?!

紀僉事被氣得麵皮滾燙,頭腦嗡嗡響,刹那間有種自己也幹脆反了算求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