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來到包間。
然後看著桌子上麵的漢鵝塊,也是紛紛咧嘴笑了起來。
“香!真香!”
“是啊!今天我們可算是能夠嚐嚐正宗的漢鵝塊了。”
“不錯!武人以武會友,文人以詩詞會友,我們這些人,不是吃貨,就是廚師,那便以菜會友!”
“今天這桌子上的鵝塊,便是我們這次的主題。”
“倉老師,接下來可就看你的精彩表演了啊!”
“對對對!一直聽說倉老師一口嚐味、兩口品味、三口知味。今天有幸,倒是可以開眼了!”
聽著眾人的恭維之言,倉知味依舊還是那副文質彬彬,謙虛之中帶著桀驁的神色。
“都是旁人吹噓,當不得真的。”
“之前那些菜品,也是因為我會吃、會做,所以才比較了解而已。真要換了我不了解的菜品,無非也就是好吃和難吃的區別而已。”
雖然他是這麼說的,但王平安可沒有當真。
他是看著謙虛,但自己要是當真的話,那可就要掉坑裏了。
“王總,既然大家有如此興致,那我們就不妨品鑒品鑒?給大家夥助助興。”
聽見倉知味吆喝自己,王平安也是笑著點頭道:“恭敬不如從命!既然倉老師有這雅興,我陪襯著就是。”
眾人聞言,也是紛紛笑嗬嗬的落座。
轉盤轉動,每人先端起服務員準備好的淨水漱口,然後這才動筷子夾了一些鵝肉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品鑒起來。
眼見眾人品味,付成安作為當地餐飲協會的會長,自然也是擔負起替眾人解說的職責來。
“每一道美食,都存在著自己獨有的傳說和典故。自然而然,關於我們這裏的鵝,也是有著一些典故的。”
“其中一個典故,便是根據史料記載,公元582年,隋煬帝車駕臨江都,奏百戲之樂,宴眾愛妃於赤艦船樓上,佳肴近千,惟金華火腿與我們這裏的鵝塊被風掃殘雲。新貴人張麗華食之最少,僅食一鵝腿,餘菜無問津。(見《二十五史》隋本紀)”
“另外一個典故,則是根據《中國秘史大全》記載,公元679年,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因反對武則天丟官回閩南,途徑我們當地,鄉秀陳元光宴駱賓王於城關東門樓,元光獻汗鵝塊與其對酌。”
“酒甘鵝盡,駱賓王望著城樓下史河中群鵝戲水,詩興大發,吟起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後來陳元光主政漳州,將此詩傳誦,留芳於世。”
眾人聞言,也是十分驚奇。
“駱賓王的這首詩,我是學過的!沒有想到,說的竟然是你們這裏的鵝。”
“是啊!是啊!這首詩,我也學過的……”
聽著眾人附和的話語,付成安也是笑著點頭道:“是啊!我也是學過的,但我上學那會兒可是不還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裏的鵝。”
“金華火腿,早已名揚世界。而我們這裏的鵝塊,卻依舊隻在我們當地傳播。真要是說起來的話,我們這些餐飲人,也是十分慚愧啊!”
眾人聞言,也是紛紛開口道:“如今科技發達,消息傳播速度極快,隻要東西好,不怕吃貨吃不到。”
“是啊!但凡出現什麼能吃的,好吃的,對於像我們這種嘴饞的吃貨們來說,那肯定是要搞到手裏,吃到嘴裏的。”
“哈哈哈……借諸位吉言!”付成安也是笑著點頭附和。
“今天這些鵝塊,使用的品種和食材,可都是不一樣的,剛剛大家都已經嚐過味道,現在還請多多指教和品鑒一二啊!”
聽他這麼說,眾人也是將目光看向倉知味和王平安兩人。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今天的這場交流,主要還是看他們兩個人的表現的。
“王總,你先來?還是我先來?”
倉知味笑著放下手中竹筷,抬頭看向王平安。
王平安咧嘴。“來者是客!倉老師是客,便請客先說吧!”
倉知味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可就獻醜了!”
“這鵝肉吃起來,肌肉豐厚,肉質優良,可卻與這湯汁的味道不符。”
“先前品茶的時候,我可是嚐過那些茶水的味道的。”
“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這水,是當地的水。”
“但是這鵝,卻不是你們本地的鵝,應該是用我們帶過來的那個獅頭鵝烹製而成的。”
聽他說完這些,王平安也是暗自敬佩不已。
廚神之舌,自從獲得這個技能之後,還真的沒有用過。
畢竟有食材鑒定術這個掛,他一般也用不上。
但是現在,就倉知味剛才說的,和自己品鑒出來,幾乎一模一樣。
要知道,自己算是開掛的。
而他可沒有,不得不承認,這家夥,真的是不愧是一口嚐味、兩口品味、三口知味的餐飲界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