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勤政殿上麵賞月(1 / 2)

孫誠環顧四周,“我知道你們明白了我的意思,那就是勸你們投筆從戎。

我知道你們是讀書人,但此時,魏國對我國的打壓越來越大,戰爭是遲早的事。

到那時,我等就是想安靜的讀書,天下之大卻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

眾人靜下來,思考起孫誠的話。

太學的大儒終於忍不住了,孫誠竟然在太學中將聖人的學生拉去當兵,這成何體統?。

一位大儒出來道:“興盛侯,你來我太學想幹什麼?你要這些學子去參軍嗎?”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那些武人可以,文人為什麼不可以?”

“打仗曆來就是武人幹的事,我們文人豈能拿刀動槍?那豈不是斯文掃地?

就是參軍,那也是儒將,端坐在中軍大營,運籌帷喔,決勝千裏。

怎能與那些武人一樣拿刀拚命呢?這樣,豈不是亂了聖人體統。”

孫誠冷笑道:“荒謬?什麼是真正的文人,國家和平時,當安靜讀書。國家有難事,當投筆從戎。

當年文人無不如此,一手拿筆,一手拿劍,當年聖人也是如此。

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文人、武人並無分別,到了你嘴裏文人就變了呢?”

大儒一聽,臉色一變,他想起史上的文人都是身佩長劍,學文之時也學武,文武兼備。

聖人也教授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其中射,禦兩門都和武有些關係。

而現在,除了四大世家還能學一些武藝,其他文人都把文武分開了,腰間的劍也換成扇子了。讀書也隻學禮,樂,書,數這四樣了。

大儒想到此處,頓時無語。

孫誠道:“當此國家危亡之際,但凡有血性的熱血男兒都應從軍報國,就像我的詩中所寫,寧做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孫誠看向四周,他明白大道理講過了,現在要講好處了。

沒有好處的事,是沒有吸引力的。平民參軍是為了軍餉,能吃飽。

你拿這個是吸引不到這些太學生的,人家都能讀書了,還會吃不飽嗎?他們要的是官位,能光宗耀祖。

“我招的是神機營的兵,前幾天打敗玄甲衛的就是這支部隊。

他是王上親自下令組建的,屬於禁軍序列,你們都是有文化的人,隻要訓練合格,就是軍官,那你們可就是天子門生了。”

眾人心中一動,他們許多人都是庶族,文才也不佳,想當官那是很困難的。

如果進入了神機營,隻要訓練合格就是軍官,可軍官也是官啊!雖然比文官差點,但總比現在白身要強吧!

而且進入的不是普通部隊,是禁軍,是王上親自下令組建的部隊,就像興盛侯說的那樣,這怎麼說也是天子門生吧!

孫誠見他們低頭思索,也知道參軍可是大事,總要好好的考慮一下,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

世上多對武人有偏見,要想一下子轉變過來,是很困難的。孫誠也就想在這些太學生中能招個一百人就謝天謝地了。

“話已至此,各位可以考慮一下。十天後,在霸上軍營,可以報名。”

說完,走出了太學。

眾文人也望著孫誠的背影,若有所思。

…………

在使團住處,顧聞的外交失敗,沒有壓製住寧國,還賠上了五十玄甲衛,這可是吃了大虧。

但有一點好處是,寧國暴露了他們新式武器,要是魏國還用以前的戰力估計,那會吃個大虧,兩國會兩敗俱傷。

寧國估計也不想兩敗俱傷,所以暴露了新式武器,以震懾魏國,讓魏國不敢輕舉妄動,

顧聞知道了寧國有這樣的新武武器,當然要偷一個回去,以研究仿造。

顧聞在房中,與了然和駐寧國千牛衛隊長譚濟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