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宮闈風雲(三)(3 / 3)

他在心裏覺得可惜,卻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兒子滿心想的就是能夠如此。父子二人心思各異,到也有趣。

李忱不知李純在忙些什麼,好在他不肯來“光顧”自已,到也是件好事。這紫宸殿是皇帝便殿,極盡奢華,其中每一件物品都是美煥美倫的藝術品。李忱現下手不能拿物,隻是兩眼亂轉,不住的瞧向那些金銀玉飾,心中暗想:“這裏麵隨便一件飾物,拿到後世,都是無價之寶。自已是個親王,將來食邑萬戶……不過這隻是書麵規定,大唐之初規定是食實封八百戶,武後當政後規製漸漸破壞,現下親王實封戶數得看皇帝喜愛的程度,看樣子這個皇帝還蠻喜歡自已的,要是給上幾千戶的實封,到時候就可以盡情享受了。”

這些常識李忱原本一點不懂。他連李忱乃是後來的光王、宣宗皇帝都不知道,又哪裏會知道親王俸祿和實封這些複雜的東西。到是因為他的母親陳昭儀與心腹宮人閑談,為自已這個愛子打算將來時,天天盤算這些數字,李忱聽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個七七八八。

他正咬著手指邊看邊想,卻聽到身邊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響,扭頭一看,卻見父皇李純將一張黃紙拿起,大聲叫道:“來人,著令翰林學士段文昌前來。”

翰林學士為唐玄宗所立,所謂的草詔顧問之臣,因為親近天子,又被稱為內相。憲宗時,因吸取祖父德宗不信任宰相,凡事獨斷專行,隻由翰林草詔行事的弊端,對翰林學士的重視遠不如前朝,翰林不過承旨草詔,顧問之權漸漸削弱。此時召見翰林,必有詔書頒下中書。

約摸一刻功夫,段文昌已匆匆趕來。最近皇帝草詔多半是宣學士崔群,此次突然令他前來,到教他摸不著頭腦。

憲宗也不與他多話,隻將自已手中的黃紙遞交給段文昌,命道:“卿可依此草詔,擬成之後,交由中書省製敕加璽,頒行天下。”

段文昌斜眼一看,卻見上麵寫道:“李藩罷相,為太子賓客;貶斥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錢徵為連州司戶、駕部郎中、知製誥蕭免為播州司戶;任命裴度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張弘靖為刑部侍郎,同平章事、韋貫之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除了這些人事變動的命令外,又命他草擬《討鎮州王承宗製》,將王承宗的一切官職盡數剝奪,命諸道節度一力進討,免除成德諸州的三年賦稅。

因見段文昌滿頭大汗,李純不禁失笑,向他道:“朝廷法度如此,卿何需惶恐。李藩既然一意反對朕用兵,隻好罷相。錢、蕭二人不但反地朕用兵,還在朝廷內外多生事端,是以貶斥嚴懲!至於王承宗這樣的目無君父的狂徒,朕必取他的項上人頭!卿但草詔而已,一切有朕做主。”

段文昌唯唯諾諾,並不敢多嘴應答。皇帝如此決斷,自然有他的道理,他隻是翰林學士,又不是諫官,皇帝行事妥不妥當,卻與他很不相幹。隻是心裏納悶,既然是因為不肯同意動兵而將李藩罷免,卻又為何任命同樣不讚同對成德用兵的張弘靖為相,這當真是難以猜度。

憲宗皇帝倚於長榻之上,逗弄著李枕,嘴角唇邊微微帶笑。他以反對用兵的理由罷免了剛直敢言的李藩,將同樣反對用兵的張弘靖任命為宰相,其實無有他意,不過是平衡罷了。

宰相們按慣例是在政事堂內會議商討國事,議定之後,就可以交由中書舍人擬敕頒行,若是宰相威望過重,或是政見相同,則中書省就可直接決斷許多大事。而如果宰相不和,或是政見相悖,則需要皇帝的權衡決斷。

天子的決定並沒有什麼惡意,不過是千百年來帝王為了牢牢抓住手中的權柄而施行的一種小手段罷了。

待一切事物辦妥,皇帝仿佛了了一件大事,心中一陣輕鬆,拍著李忱的小臉,大笑道:“十三郎,朕必定要為你們重鑄一個盛世大唐,讓爾等無憂無慮度此一生!”

他得意洋洋,親手抱著李忱往殿外行去,卻不知道手中的小鬼翻了一下白眼,喃喃念道:“但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