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六章 決勝(21)(1 / 2)

第二卷南方第三百四十六章決勝(21)

轉眼就到了四月。

從荊州襄陽,再到武昌,沿途的大小城市,渡口,幾乎丟了個精光。

左良玉麾下的大將馬進忠等總兵官,被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亂兵擁塞了長江兩岸,到處都是亂糟糟的,不成模樣,也沒有上下尊卑體統。

在武昌城外,幾處大的渡口處停泊了數千艘大小不同的船隻,最大的是四百料的官船,船身上懸掛著燈籠。兩艘最大的官船停在渡口最近處,船中水手漿手是現成的,隨時都可以開船,四周還有乘著小船的親丁護衛,遇到亂兵敢靠近過來,輕責打罵,重責就會拿下砍頭。

官船四周,已經掛了幾顆血淋淋的人頭,警示著所有亂兵,此地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須得小心避開。

除了這裏,就是左良玉在武昌寧南伯府,還有湖廣總督何騰蛟的總督府,也還算安靜。

前一陣,闖軍白旺部被清軍擊敗,亂軍逃到武昌一帶,左良玉原本要“剿”,還是何騰蛟力排眾議,決定要“撫”。

何騰蛟原本是個光標總督,督標連一百人也不夠,身邊也就幾十個親兵家丁。

現在大明正在重新部署,在各地編裁防營,重新立督標撫標鎮標等直屬營頭,但到了湖廣這裏,因為左良玉的存在,隻能暫且停止動作。

因為崇禎在內,所有人都指望左良玉能接受改編,把他的百萬雄師,弄出一個確切的數字出來。

左部號稱有五十萬,實則是二十萬,但其中有過半多老弱,戰兵數字不會超過十萬。就這十萬人不到,還有不少是拉的壯丁夫子,其中老兵的數字,怕是也就三四萬人不到。

左良玉原本有幾萬精銳,是拉不散打不跨的,但被張獻忠在太平縣搞一下子,損失過萬精銳,後來在朱仙鎮被李自成徹底打跨了,再到荊襄一帶又是連敗,多年跟隨的勁兵老卒都散的精光,後來是在湖北幾次燒殺,強行拉起眼前這架子來……兵是多了,聲勢也強了,朝廷都忌憚,不過左良玉自己心裏明白,他現在的實力,不要說沒有表麵的那麼拉風,就連朱仙鎮一戰時的實力,也還沒有達到。

但人數就是人數,這幾十萬的數字報上去,朝廷捏著鼻子也認了六萬的額子,餉糧發下,打了不少鎧甲兵器,實力更強。

至於說叫他改編,定額,接受總督一級的文臣指揮,那是絕對不肯。

就算是皇上下旨,什麼軍機處多次督促,左良玉也是根本不理這個亂命。朝中現在對他加倍的不滿,他也明白。因為黃得功等部都是老老實實的聽話,各地的明軍都是接受改編。

原本明清異同,很多製度都是十分相似。

但在地方規費雜費的使用上,明和清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駐防營的職責範圍,包擴駐守的地界和費用下撥,將領管理,兵佐軍餉和定額的管製,還有地方治安等軍務的劃分等等。

明朝也有營兵和這些製度,但太粗疏,不成係統,清朝就做的很好,也是吸引了明朝的教訓,所以清的綠營製度,十分周到詳細,對兵員的額定和駐軍規模的控製,也是十分到位。

拋掉防範漢軍和漢人掌握火器的陰微心思,其實清的營製,遠比明製優秀。

現在明朝就是接納了朱慈烺的建議,額兵營兵,按地域要緊,城池大小,汛塘險要等原則,設汛塘鋪兵,一路到駐防營、城守營、鎮標營等各等級。

額兵明確之後,由都察院、兵部、總督、巡撫、總兵、還有新成立的廉政院等多方麵核查,一旦出現故意的缺額,也就是吃空餉,主官不管是什麼級別,一定會大倒其黴。

考成法和厚祿法、置吏法等法施行,文官和武將的俸祿都在瘋漲,這個時候,誰還願替別人背黑鍋?

拿這麼多錢,不當清官,還卷到什麼髒事裏頭,不是得了失心瘋?

一旦革職,或是追奪出身以來文字,那種下場,想想都是渾身發抖。

這種清查冗兵,重新置將額兵,確立防區的事,左良玉這老狐狸當然早就嗅出來味道十分的不對。

要是依朝廷的,他當然不失富家翁。

上頭還有暗示,他的兒子左夢庚可領其舊部,照例為平賊將軍。

這當然是照顧左良玉麵子的說法,左良玉好歹封了爵,資格也老了,叫他聽何騰蛟或是別的總督的節製,那是說不過去。

就算是成為軍務處直屬的野戰營,那也要受馬士英等人的指頭劃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