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沒有什麼家長群,作業都是老師布置在黑板上,同學們一個一個抄在筆記本上,回家也不怎麼問父母,不懂的就跑到同學家問去了。風風火火做完作業,有時間還要幫屋裏牽著牛去喝水,背著藍子打個豬草,或者跑到後山去打一捆柴。有空還會去摸下小魚、小蝦什麼的。我們那時大都打著赤腳,有時會被刺紮傷,被石頭硌著,母親便會把我們的腳放在隨上,用縫衣針把紮入肉的刺剝出來,找些油什麼的塗在傷口處。雖然疼的呲牙咧嘴的,但一會兒又風風火火地跑去和小夥們玩去了。
有人說那個時候的人很窮苦,但不知為什麼,我們現在總是喜歡回憶起那個時候的純真和美好。那個時候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很純真。隻是男女同學之間總是喜歡在課桌之間劃根線,表示楚河漢界,互不侵犯。特別是男女同學之間,是羞澀的,甚至有點兒敵對。不像現在的小同學,小學就開始攀比,開始遞紙條,初中還有一些同學偷吃禁果,甚至中學打胎也習以為然。那個時候是絕對沒有的。初中同學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有著對異性的暗戀和歡喜,但絕對不會表現出來,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自己,都不會有這種想法。即使是心裏對某個異性暗生歡喜,也絕不會表現出來。隻會默默的歡喜和祝福,有的會因為想引起對方的注意而搞點小磨擦。所以,許多年後,我們從少年到青年,如今人到中年,在很多同學聚會上,便有很多人說起自己的初戀。其實,這才是人生的美好和快樂。如今想起來,令人懷念和遐想。
那時我們基本上也沒買過什麼玩具。我們的玩具都是自己或父親做的。有的是削的劍,有的是做的木槍,還有地砣砣,小劍等等等等。大家一起玩,一起快樂。我們膽子大的還經常一起玩“跳港”,就是從水港的這邊跳到另一邊,再從另一邊跳過來,這樣跳來跳去,看誰跳的久。有時,有同學跳累了,沒把握好,跳到了水裏,大家伸手拉起來,然後哈哈大笑。其樂融融。
那個時候從來不補課,作業沒有完成的要留下來搞衛生,還要完成作業。一年有幾門功課沒及格,就要留級,我們笑稱“留學生”。當留學生還是比較羞恥的事情,所以,大家還是努力學習,爭取不當“留學生”。
衛生院就在中學旁邊,那時候鄉裏的衛生院還沒有拆除,醫院裏還是以治病為目的。那時,父親一直有病,長期要吃藥。初三的那年,父親病情加重了。在一個夏天的中午,我被叫到了衛生院。父親在衛生院裏,枯瘦的手摸著我的手,悠悠地說,滿崽,這書讀不成了。家裏分了八畝地,我又病成這樣,你哥又在學校教書,你隻能回家幫忙了。
那個夏天我離開了學校。結束了學校的教育,而開始了漫長的社會學習生涯。但那些美好的或許有些苦澀的短暫的讀書生活,卻成為一生中最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