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啊,許多人每天都在上演三件事: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後悔昨天睡太晚!
吃胖了去減肥,熬夜熬出毛病了,去打點滴;晚上到淩晨也不肯睡,第二天睡到中午也起不來。
其實有一句話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會背: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父親是個種田的,教我這句話時,我似乎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從來沒有睡過懶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田裏土裏的忙活,為了一家人能吃飽穿暖,沒有浪費過一個早晨。雖然當時的我還有些半信半疑,但父親一輩子都不會騙人,更不會在兒女麵前說假話。因此,我是無條件的,似懂非懂地相信了。
後來漸漸長大,才在書上看到了:一日之計,始於清晨。這句話。後來有哲學者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可是馬上有人反駁著說: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這個世界是不是很奇妙?但世界就是這樣。真奇妙。
總有人感歎,人生短暫。
但有沒有人思考,短暫的人生被我們睡掉了一半。
早點起,至少可以延長生命哦。
其實,這是閑話。活在這個世界上,長短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過:“能控製早晨的人,方可控製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
還有人說,人生的改變,就是伴隨著清晨的6點鍾鬧鈴開始。
古今中外,也確實有很多人是這麼做的。
讓民國總統蔣光頭非常膜拜,被很多人稱為聖人的湖南老鄉曾國藩同樣有早起的習慣。人稱曾文正公,也有人稱其為曾剃頭。對任何一個人的評價,自古沒有標準。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什麼好說的。
但不管怎樣,曾文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一個家族長盛不衰,這是真本事。據我們所了解,曾文正是提倡早起的,而且對家人的要求很嚴,要勤儉,不可奢華;要早起、勞動,不可睡懶覺。即使是後來身居高位,曾文正本人依舊每天雞鳴即起,從未倦怠過。說句現在流行的話說,是他一直謹記初心,從未忘卻。
不像現在我們很多人,口裏說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成績沒做出,譜擺得挺大。有點小職位,有點錢,就不認得自己是誰。又是擺官威,又是不可一世,男盜女娼一樣不落下。兒女教不好,一個個成為人類的垃圾,自己也守不住底線,所以這個社會才會有這麼多垃圾。這個社會需要若幹的清道夫啊。
所以,一個人,要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就免談了。現在很多家長送孩子上貴族學校,送到國外讀書,打點好一切,甚至弄到了一本文憑、研究生文憑、博士文憑,連早起的習慣都做不到,生活都不能處理,基本道德觀念都沒有,讀了最多的書,弄了最高的文憑,又有個卵用?
前段時間,和兩位朋友吃飯,也聊到了這個話題。這兩位一位是資深媒體人,現在自己做企業,也是農民出身,做的非常好。另一位,是個畫家,也是個企業家。他們兩位告訴我,他們每天都是五點起床。不管風雨,不管冬夏。
我不由得佩服了。我是最戀被窩的。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隻說了兩個字:習慣。
但我知道要養成這樣的習慣不是常人能做到,所以這個世界常人太多,成功的路上真的不擁擠。後來我查了一下,發現這事不是那麼簡單。
先說古代當官的。自古以來,官員便要在清晨上早朝。漢代賈誼在《新書·官人》中寫到:“清晨聽治,罷朝而議論。”加上古時候車馬不便,算上起床、梳洗、換上朝服的時間,官員們至少需要提早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起床。\"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霧色朦朧中,百官上朝。
朋友還說了這麼一件事:他在媒體工作時,去采訪省裏的一個會議,說好八點開。他趕到時,已是八點半,但領導都已到齊。包括當時省裏的宣傳部長,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家。他們能這麼早趕到,為什麼自己不能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