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自大與卑微(1 / 3)

我所熟悉的,已不再熟悉。

我的爹爹,難道真的曾經是聖武皇帝的孌童?不會的,父親雖然是醉貓,但是在他清醒的時候,分明是個耿直明斷的人。隻是他在劣酒中消磨了意誌,他心中始終念念不忘我的娘親,娘親如果知道他變成這個樣子,一定心痛得很。可是,我的爹爹呀,你就不曉得娘親會為你的沉淪心痛不已嗎?

聖武皇帝,英明神武,更不應有斷袖之癖。翻開曆史的卷頁,哪個皇帝能比聖武皇帝偉大?即使是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也比不上聖武皇帝!一個可以入聖的皇帝,怎麼會有斷袖之癖呢?

思緒翻滾,茫然間,我走出了邀月城。

去路何方?我在心中問我自己。

“百裏嫻,你若是一個講信用的人,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實現。”我心頭一個聲音響起:“你答應過聖武皇帝的,你要投軍從戎。你向先生和燕莉說過,你要投軍從戎。你向夥伴們誇耀過,你要投軍從戎!”

可是,想起燕莉,我的心口好痛!

趙英說過,聖武皇帝共出動了三百萬大軍討伐東南西北四方,各路都順利得很,隻有西方戰事不利。

在西方,聖武皇帝投入了左右屯衛、驃騎軍與果毅軍,路勇掛大將,統領二衛二軍共百萬軍兵,討伐西方。但是西方有一個大國名叫利德,聯絡附近各國,誓死不肯歸順我朝。利德甚至糾集了三十四國聯軍,聚眾一百六十萬,氣勢洶洶。

路將軍幾番惡戰下來,不但未能奪得利德等國的一個城池,反而損兵折將,連右屯衛衛將洪開疆也戰死沙場,更失陷了七個州府。

趙英說得不多,隻是說他們兄弟兩個,隻怕不久也要去西方戰場的。他說路勇本是隨著百裏元帥征戰天下的悍將,多年來出生入死,方積功做了左屯衛大將。聖武皇帝便拜他為大將,領著二衛二軍征西。偏偏利德君主瑟利王愛默生智勇出眾,以奇兵伏擊右屯衛中軍,親手斬殺洪開疆,傳首三十三國。於是三十三國共奉愛默生為盟主,誓死不肯投降。

聖武皇帝得到前方敗報後,大怒,於是除路勇大將之任,奪路勇左屯衛衛將之銜。再拜趙英為大將,轄左屯衛,再令趙勇轄右屯衛。聖武皇帝親自賜酒,說:“卿兄弟乃名將之後,請為朕破利德,擒瑟利王,勿負卿父盛名。”趙家兄弟的父親趙無雙,昔日是百裏元帥帳下第一員大將,聖武皇帝賜名無雙,聖眷之隆,羨殺無數豪傑。趙無雙亦不負皇帝,為大佑凱疆五十八州,隻是壯士天不憐,征討東麵渥國時病死。趙英說到這裏,唏噓中隱隱有自豪之意。

好男兒,當不畏艱難!既然西方不利,我便去那西方,建下功勞!

早春的和風輕輕拂過我的臉龐,綿綿吹得我心欲醉。為了春風永遠輕柔,為了世間戰亂不再,我的心,要飛揚!

緊了緊領口,我取下腰間掛著的竹弓,輕輕的撫摸著。拿出身上帶著的三支竹箭,我輕輕的擦拭著。我的手,剛勁有力!

驀的,我將三支箭一起搭上弓弦,張弓向天,“嗖嗖嗖”,三箭同時破入雲霄。我仰天大笑起來,折斷竹弓,便向西行去。

一路行來,自從踏入原先荊族的領地,我心越來越是詫異。

這一路上,無論是荊族,還是巴族、曷族、柬族的原有領地,雖然有許多佑朝百姓在田間耕種,城池中也有許多佑朝的百姓,但是,沒有一個男子是蠻族。偌大的土地,隻有佑民,倒也顯得荒涼得很。

佑民們見我是遠方來的客人,都熱情得很,但是我問起他們為何蠻族男子一個不見,他們都說是不知道。在他們遷來這些州府的時候,就看不到一個蠻族男子,雖然滿城都是蠻族年青女子。那些蠻族女子膽量小得很,我想向她們問問,她們死活不肯開口。但是她們望著我的眼光,充滿了仇恨。

我心中雖然詫異,但是也知道從佑民和蠻族女子口中,是無法得知一些端倪的。索性,我也不想再問了,便想向佑民們討些藥物。西方多山林,瘴氣頗多,不備些藥品是不行的。但佑民們都隻是苦笑一聲,原來大佑征戰連年,藥品損耗極大。這些年來,新置州府中的佑民,隻能留下一些日常用的藥品,其餘藥品,都被征進了軍隊。

唉,苦了天下的蒼生,如果百裏元帥尚在,這征伐,應該早就結束了吧?

聖武皇帝將《四海王征伐記》賜給我的時候,在封麵題下了“百裏世家記”。如果我不是自做多情,那麼皇帝的意思,是希望我能承繼百裏元帥的香火。

我想到這裏,就笑了笑,我也是姓百裏,這四海王的名聲,我也要占上一份。

我需要怕什麼?我不怕,身無分文,僅僅靠一路打獵行來,已經幾千裏,前方還有什麼能讓我畏懼?

整整走了三個月,我的腳力不輸健馬,抵達了前線。

那是月牙州,聖武十六年置,到了月牙州,我才第一次見到蠻族。

城中,約有五千多青壯漢子的蠻族,蠻族的年青女子更是不少,但是,蠻族的老幼一個不見。月牙州的蠻族是洛漫族,都是金發碧眼,皮膚白得晃眼,不似佑民那樣黑發黃膚,一看就能認出。月牙城中,除了蠻族外,就隻有大佑的軍隊,是果毅軍,沒有一個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