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忠於誰?(1 / 2)

幾十年來反對她的人從來不斷,正當武太後興致勃勃的時候,李敬業在揚州反了。李敬業是英國公李勣的孫子,他的祖父當年親手將皇後的冊文給了現在的太後,他繼承了祖父英國公的爵位,然而在太後朝他長期不得誌。他自稱匡複府大都督,在鬱鬱不得誌的窘境中糾集了一群同樣不得誌的書生舉起了造反大旗。在擁立中宗,匡扶唐室的大旗下,十幾天內便聚集了10多萬軍隊,一時烽火四起,人心浮動。他的書記也是一位鬱鬱不得誌的文官,然而文筆很好,給他寫了一篇傳誦天下的《討武氏檄文》。這篇檄文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義薄雲天,氣壯山河。

這篇檄文現在鋪在,太後的龍案上。

“……昔充太宗下陳,嚐以更衣入侍。”太後笑了笑,她輕聲的誦讀,朝堂裏無人不能聽見,“……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好!”太後忽然發出讚歎,讓下邊的人不知所以,大臣們鴉雀無聲。“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太後讀完了全部的檄文,看著下邊的朝臣,氣定神閑,“這是誰寫的?”

“是臨海丞駱賓王。”武承嗣想太後一定要痛罵這些反賊。

“這樣有才華的人竟然得不到重用,反而淪落為反賊,這是你們宰相的過失啊!”武後的鎮定反而讓朝堂的氣氛更加緊張。忽然太後語氣一轉,“這樣的人才既然不能為朕所用,還是快殺了的好。”

“臣以為反賊來勢洶湧,必然有所依傍.”她的侄兒說道,“韓王、霍王、越王與反賊一向關係密切,臣奏請連同他們的爵位削去。”

裴炎一聽這個暴發戶直指唐王,心中有氣,“唐王宗室是祖上遺德,不可輕加罪責。”

大敵當前,先把唐王貶了,這不更給了反賊口實。武後本來也沒想要采取侄兒的蠢主意,可是聽裴炎的說法,心裏不禁有氣。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裴卿自己有什麼好主意嗎?”武後用盡量平淡的聲音緩緩開口,“聽說反賊裏有你的親外甥,你不會是疼惜他而傷心吧。”

“太後言重了,”裴炎鄭重地說,“臣為官多年從未偏私過自家親情。”裴炎問心無愧。

武後心想也是,如果裴炎對這個外甥關照提拔,他外甥也不會不得誌而投身叛軍。“那麼揚州叛軍如此猖狂,你身為宰相居然不議政討伐,悠悠閑閑,難道不是失職嗎?”

裴炎沉默,半晌開口說:“臣之所以悠閑度日,是因為臣覺得不必恐慌,隻要太後有心解決,叛軍成不了氣候。”

武後心中一動,挑眉看著他。

裴炎深深地吸了口氣,臉上有重決然的表情,沉聲說:“李敬業作亂之所以短短十日就有十萬之眾響應,無非是皇帝年長,太後卻遲遲不肯歸政,遺人口實。隻要太後還政皇帝,叛軍必然不戰自潰。”

武後隻覺得渾身的血衝上頭頂,一下子站了起來,由於動作太急,她一時竟有暈眩的感覺。裴炎一口氣說完,立即倒身下拜,大聲道:“請太後還政皇帝!”

紫色紗帳不住的波動,滿朝文武噤若寒蟬。

忽然,監察禦史崔察尖利的聲音打破沉寂,“裴炎受先皇托孤重任,獨攬朝綱,大權在握,若無異心,為什麼要請太後歸政?”

一句話讓所有的朝臣心裏一緊。

武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死死地盯著那個拜倒在地的人影,看著這個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曾經是自己的盟友,然而大敵當前,竟然逼宮。她借勢而下,“說的好,怠慢軍機,乘危逼宮,裴炎,你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