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宸殿,由匭使手中傳給了太後。太後親自拆開,“銅匭鑄造者魚保家曾為李敬業叛軍製作兵器。”
內侍將密報內容大殿上朗朗讀出,武後臉色一沉,“魚愛卿,可有此事?。”
魚保家撲通一聲跪倒,抖如篩糠,隻顧磕頭。
“羽林衛。”太後的聲音穿過朝堂。
羽林衛即刻上前將仍叩頭的魚保家拖出朝堂。
殺人立威、震懾天下,魚保家即刻伏誅。他萬萬沒有想到,他親手鑄造的銅匭首先在他身上生效,父親也被貶為儀州司馬。西麵的黑色,蓋過其他三麵,黑色血網瞬間籠罩著朝堂,傳向天下,一個告密的時代已經來臨。
銅匭的日常管理工作由正諫議大夫、補闕、拾遺各一人擔當,他們負責銅匭的開啟,密奏的整理,直接向太後負責,收到的密奏全部交給太後處理,他人不得過問。為了讓天下人都明白銅匭的作用,太後發出一道詔書,號召民眾投遞密奏。凡有上京告密者,臣下不得問,沿途供給驛馬,免費供給五品官的飲食標準,免費住宿。即使是農夫樵人也能麵見太後。
皇太後說到做到,以帝王之尊天天在朝堂上親自接見各地前來告密的農夫樵人甚至死囚,和藹可親而又極富耐心,常常在朝臣麵前天顏震怒的她,麵對著話都說不清楚的民間告密者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寬容和慈愛,而她的允諾也決不落空。就算查無實據或者不滿太後意也不會空手而回,自有金錢上的賞賜貼補旅途辛苦。如此有賺無賠的買賣,令得百萬庶民陷入一種史無前例的亢奮和狂亂之中,告密的黑色旋風隨即席卷了整個神州大地。
告密信逐漸增多,麵對著這源源不斷,堆積如山的告密信,武後不辭辛勞,親自拆閱,召見告密者。
揭詔告密的人群從四方八麵蜂擁而來,多如過江之鯽,整個春夏之交神都洛陽都塞滿了風塵仆仆的告密者,像蜂群更像是蝗蟲,驛館亭舍處處人滿為患,官吏窮於應付,忙的焦頭爛額,對年逾六十的皇太後充沛的精力佩服不已,自古以來從無這樣大規模的君王與庶民的直接對話。他們無法想象太後何以整日接見這些粗俗鄙陋的山野村夫絮絮叨叨而依然能保持春風般溫柔和煦的微笑,明明一聽就是子虛烏有,有些幹脆就是胡編亂造。
如果誰的密奏能得到太後的賞識即可便能擢升為官,即使查無實據純屬誣告也可免於問罪。太後眉頭一不皺一下就封了一批一批的官出去,其中甚至包括目不識丁的文盲。真是“野無遺賢”。然而太後樂在其中,當全國性的告密狂潮逐漸平息之時她已親自接見了近萬人之眾,結果令她非常滿意,她的確從這些市井村夫中挑選出了她需要的人才,不,其後的行動表明他們簡直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