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阿鸞回到了那個美麗的邊陲小城——落榆城。
阿鸞姓謝,名歡榆,爹爹謝安是落榆城裏的一位秀才,屢試不第後開了一家小小的私塾,因模樣俊秀引得不少媒人登門,但最後千挑萬選下卻娶了流落小城的阿娘,為此不少姑娘芳心碎了一地。
阿鸞是在爹爹和娘親成親的第二年出生的,小時候她常聽阿爹說:“阿鸞之所以取名歡榆,乃是因為爹爹與你阿娘是在一年秋天的榆樹下相識的。”
爹爹與阿娘的性子可謂南轅北轍,爹爹儒雅俊秀,阿娘則活潑跳脫,那時候常有人問,阿爹這樣文秀的一個書生,怎麼會喜歡上如此“粗俗無禮”的阿娘呢?可是在阿鸞看來,阿爹娶了阿娘乃他人生中第一大幸事,因為阿娘不僅美貌非常,還是一個頂頂的妙人兒。
她不像旁人家那樣日日把女孩兒關在屋子裏學女紅,反而會趁著爹爹不注意,秋日裏帶阿鸞爬樹摘果子,夏日裏帶她下河摸魚……除此之外,她甚至還會騎馬和射箭。她常說,希望阿鸞可以永遠像天上的青鸞鳥一樣,在天地間自由地翱翔。因此,阿鸞的童年總是比別人多了幾分樂趣。
在阿鸞的印象中,阿娘是一個極其明媚的女子,可是有時候對著月色竟也會流露出那般悲傷的神情。阿爹說,阿娘那是想家了。阿鸞便問阿娘:“那為何不回去?”阿娘聽了之後眼中不斷湧出淚水,喃喃道:“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阿鸞這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外族鐵騎入侵,阿娘從此沒有了故鄉。
落榆城的日子寧靜而餘韻悠長,阿鸞原本以為自己會在這小小的一隅幸福安逸地生活一輩子,可奈何,天公最不喜如人願。
七歲那年的冬日,西戎族大舉進攻大殷西境,十萬敵軍兵臨城下,落榆城首當其衝。在異族鐵騎踏破城門前,阿鸞已隨著阿爹阿娘踏上了逃亡的道路。隻是,不過半月,守城主將棄城而逃,落榆城破,西戎族進城燒殺搶掠,昔日家園霎時成了人間煉獄。對阿鸞來說,那段時日是一場永遠也忘不了的噩夢,因為她雖然逃過了一劫,卻再也沒有阿爹和阿娘了。
阿鸞本以為餘生都要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幸好,上天總有眷顧之時。那年冬日,她饑寒交迫地倒在風雪中,在她即將昏死過去之際,一位小公子出現在她的麵前。
阿鸞再次醒來時已身在孟府,才知道救她的人是清河城孟家的小公子孟珩,一位十二歲的溫潤少年郎。那時,少年清澈的麵龐上帶著溫和的笑,遞給她一串誘人的糖葫蘆,輕聲道:“吃了它心裏就不苦了。”
初到孟府時,阿鸞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裏,不與人說話也不愛笑。而孟珩為人溫和有禮,一點兒也沒有富家公子哥的驕氣,見她成天悶悶不樂,總是想盡辦法逗她開心。一天夜裏,他帶著阿鸞偷偷爬上屋頂,指著滿天的繁星道:“我聽說,人在死後會化作天上的星星,你阿爹阿娘現在也一定是天上的某顆星星,若你想他們了,便抬頭看看天,對他們笑一笑,告訴他們,你會好好的。”
阿鸞看著少年的眼裏裝著漫天星辰,一閃一閃的,她想,那是她此生見過的最清澈的一雙眼睛。她終於抬起頭來,對著天上的星星大聲喊出:“阿爹,阿娘,你們放心,阿鸞會好好活下去的!”
阿鸞在孟府一住就是七年,這七年裏陪在公子身邊的除了她還有關旭,府裏人都叫他阿旭。阿旭比公子小三歲,五歲時便進了府,同公子一塊兒長大。在阿鸞看來,阿旭這家夥真是頂頂讓人討厭,小小年紀便“作惡多端”。
比如,他總是喜歡趁阿鸞不注意的時候往她身上放毛毛蟲,阿鸞覺得,如果她哪日早早見了閻王,那也一定是阿旭給嚇的。再比如,他還老愛翻阿鸞的舊賬,笑話阿鸞剛進府的那段時間哭得就跟條鼻涕蟲一樣……像這樣的罪行,阿鸞覺得沒個三天三夜也數不完,說他作惡多端倒也不算冤枉了他。
阿鸞覺得阿旭雖然渾身都是毛病,但身上也是有那麼些值得誇獎的地方的。比如,他在惹她生氣之後總會答應帶她偷偷出府遊玩。因為公子素來喜靜,平日裏鮮少出門,而他們兩個卻是個愛熱鬧的性子,在這件事上倒是難得的意見一致。兩人不是去城西的茶館磕著瓜子兒聽話本子戲,就是去城東的趙員外家偷幾個紅紅的大石榴。大概除了長寧街巷子裏的幾個花樓以外,清河城有趣的地方都讓他們瞧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