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節(2 / 2)

田豐的謀略不但在袁紹集團內部,就是在三國前期,也算得上佼佼者。官渡之戰前,曹操聽說田豐被下獄,沒能隨袁紹大軍出征,非常高興,對身邊人說到:“紹必敗矣!”如果說曹操此時說這番話是為了鼓舞士氣,未必是真心話,那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又一次發出的感歎則足以說明他對田豐的忌憚,他說:“向使紹用其別駕計,尚未可知也!”如果袁紹能采用田豐的建議,結果會怎樣,還真很難說!可憐如此一個謀略過人、連曹操都另眼相看的天才,卻被袁紹毫不吝惜地殺害了。

田豐字元皓,有人說他是渤海郡人,也有人說他是巨鹿人,天資聰明,是漢末的茂才,曾做過侍禦史,後來因為看不慣宦官專權而辭官回家。袁紹初起義兵時,“卑詞厚幣”來請田豐,而田豐也想著匡扶漢室,以為借助袁紹的力量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雙方合作的初期還算愉快,尤其是在與公孫瓚的PK中,袁紹對田豐基本上言聽計從,這也是他能夠統一北方的一個原因。可是到了後來,雙方漸生齷齪,以致不睦。這一方麵是因為田豐說話太衝,從不考慮袁紹作為領導的尊嚴和麵子;另一方麵則是由於袁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的性格特點決定的。到了這時,田豐終於被曾經“卑詞厚幣”請他出山的袁紹冤殺了。

田豐的被殺固然與他本人和袁紹有很大關係,但袁紹集團內部謀士之間的不和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這其實也是袁紹集團的一個致命弱點,或者叫缺陷。郭嘉在他的“十勝十敗說”中就提到過這一點,他說“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指的就是這個。

這裏還有一個袁紹手下大臣爭權的例子。官渡之戰時,袁紹手下重臣審配的兩個兒子被曹軍俘虜。審配身居高位,與逢紀一起“統軍事”,兩人共同執掌袁紹的兵馬,大概相當於軍委第一、第二副主席。他的兒子被捕後,他的對立麵立刻就用此事大做文章。袁紹手下有個叫孟岱的人,他一直與審配不睦,於是就想趁機進言,大概也是覺得自己出麵不方便,他就利用另一員大將蔣奇,借蔣奇的口說出自己的話。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蔣奇真的替他說話了。他對袁紹說,審配這個人“專政、族大、兵強”,現在他的兩個兒子又被曹操抓了,“必懷反叛”之心。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郭圖、辛評等人的響應,大家都覺得蔣奇說的很對,難保審配沒有二心。看來審配的對立麵還真不少,大概他自身的為人處世也有問題,也可能位高權重得罪了人。袁紹一看大家都這麼說,就信以為真,於是下令剝奪了審配的兵權,把他的職務讓孟岱統領了——以小人之心度之,這可能才是孟岱的本意。

最近比較忙,更新慢了些,遭到小小樂樂同學的批評,一定努力改正。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