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1 / 2)

官渡之戰後袁紹就病了,身體一直不好。誰都知道他的病根在哪裏,這是心情壓抑引發身體疾病的一個典型例子。其實袁紹大可不必,官渡之戰雖然敗得很慘,但還不足以對他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當初袁紹不聽勸阻執意渡過黃河,就是這條黃河後來阻斷了袁紹敗兵逃生的道路,但反過來說,還是這條黃河成功地擋住了曹軍的追殺,使曹操的勢力不能很快地跨河發展,為袁紹贏得了一定時間。實事求是地說,袁紹在黃河以北還是很有號召力的,這次雖然大敗,可隻要他的大旗一立起來,立刻就有人響應,很快他又聚集了不少人馬。曹操當然不會給他機會恢複元氣,“宜將剩勇追窮寇”,立刻渡過黃河追擊袁紹。官渡之戰的第二年,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四月,曹軍在倉亭再次重創袁紹軍,又一次把袁紹好容易聚集起來的兵馬擊潰,袁紹隻好退回到冀州。

有黃河天險阻隔,曹軍過不來,那時的黃河以北還是袁紹的天下,他手下的各地守將也都對他忠心耿耿,至少表麵上是這樣。可等曹軍一渡過黃河,情形就不一樣了。有些心眼活絡的守將就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了,他們當中有的人是早就對袁氏不滿了,有的人則是接受了曹軍的策反,現在看到曹軍過了黃河以為反戈一擊的時機到了,因此一時之間,河北很多郡縣反叛。

這些叛軍也真不讓領導省心,主公都病了他們還一個勁添亂。袁紹一麵組織抵抗曹軍,一麵鎮壓反叛,倒也有條不紊,沒讓曹軍占到什麼便宜。這年的九月,曹操回兵許都,曹、袁之間本回合的較量告一段落,以曹操完勝告終。

這時袁紹的健康情況越來越糟,每況愈下,經常吐血,到了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的五月終告不治,與世長辭。史書中沒有記載他的生卒年份,我們無法得知袁紹的準確年齡,但是他曾與曹操交好,年紀應該差不多,我們可以從曹操的年紀推算出袁紹逝世時的大概年齡。曹操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即公元155年,到建安七年的時候他48歲(虛歲),袁紹與他年紀相仿,大概也是48歲左右。這個年紀對於男人,尤其是政治家來說正是黃金時段,應該是出成績、出成果的最佳年齡段,可是天不假年,袁紹卻在這時心有不甘地退出了曆史舞台。

從當時的情況分析,袁紹似乎死得非常突然,出乎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意料。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袁紹留下了一個除他之外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立嗣。袁紹臨終前沒有立嗣,也就是沒有指定繼承人,按照常理來說,這確實很奇怪。雖然袁紹的幾個兒子一直在為爭奪繼承人的位置而勾心鬥角,這固然是袁紹沒有及早立嗣的一個原因,但以河北當時內憂外患之窘境,袁紹如果有時間,他是一定會在逝世前確定繼承人的。他的幾個兒子明爭暗鬥,曹操隔著黃河虎視眈眈,如果袁紹不指定繼承人,他死之後幾個兒子一定內訌,外部曹操趁火打劫,到那時袁紹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就完蛋了。這個道理袁紹當然懂,如果時間充裕,他不會不指定接班人。因此可以推斷袁紹病逝得比較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