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已放榜,入榜的墨卷與朱卷已重新整合送往禮部複查。剩下的試卷存放在貢院中。
這兩天這些試卷就會發放到落榜的考生手中,到時候就看看是哪些考生少了卷子。
再統一讓少了卷子的考生,重新回憶缺少的那部分卷子的答題內容。
這個案子僅一個小小眷錄人不可能能完成,定還有其他幫凶,幫凶很可能是同考官,也可能是主考官,而這些考官的身份又不是他一個小小縣令能撼動的。
所以要審這個案子,必須經過當今親自批複,並派人手到禮部查卷,審理此案。
而他在這裏麵隻充當一個案件接收人和上報人。
那他一個小小縣令要如何才能跳過知府,跳過同考官,主考官,神不知鬼不覺的將案子稟明聖上呢?
許縣令將視線移到程致信身上,程家的作用不就在這裏了?
程致信挑眉看著他,輕輕點了點頭。
來縣衙報案之前,他便將事情可能的發展事態想了一遍。
他知道一個小小縣令想查此案,根本沒法瞞過青州知府越級將折子送到當今聖上手中。
就算瞞過青州知府,折子送到京城,他沒有人脈,也難以瞞過京城下來的那些考官,到時候陳述案子的折子沒送目的地,反倒可能給他惹來殺身之禍。
他知道許縣令十有八九不會冒險出這個頭,
但他還是來了縣衙,就算希望渺茫,他還是要來試試。
原因無他,隻為避嫌。
爺爺好不容易退隱,減輕了陛下對程家的猜忌。
讓手握兵權的叔叔和身為皇後的姑姑得以喘息,程家如今萬不可再輕舉妄動,引來聖上猜疑。
程家曾經在京城勢頭如日衝天,姑姑是皇後,爺爺是戶部尚書,叔叔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軍。
當今忌憚程家勢力,害怕外戚專權,明裏暗裏的打壓程家。
爺爺為了減輕他的猜疑,也為後輩能平安施展自己的才能,自願從戶部尚書的位置退下來,告老還鄉,表明自己不再幹政。
姑姑雖是皇後,但是親生的皇子不知所蹤,沒了子嗣傍身,在後宮舉步維艱。
要說皇帝也是個矛盾體,嫡子失蹤前,他怕外戚專權,擁護嫡子篡位。
嫡子失蹤後,他又怪罪皇後沒看顧好他的嫡子,又懷疑是皇後故意將嫡子藏了起來,這樣既能躲過皇位之爭時的明槍暗箭,又能減少他對程家的猜疑。
他一直幻想著,有一天會不會在他防不勝防,兒子們也鬥得你傷我亡的時候,他的嫡子就會被皇後大搖大擺的帶出來,推到眾臣麵前,說嫡子找到了。
就因這些猜疑,就算他的嫡子失蹤,就算程尚書辭官退隱,他也依舊小心防備著。
所以按理沒了皇子的皇後在後宮隻需做一個為夫君管理小妾的好妻子便是,日子應該不會難過。
可皇帝卻因為又是猜疑又是怨懟她弄丟了他的嫡子,而常常縱著寵妃欺壓到她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