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匿”是懷在心裏,“匿怨”就是懷恨。懷恨在心而又暗中傷害人,這種行為會把禍患留給子孫。
從事上來講,這是告訴我們,不可以跟人結怨,怨仇宜解不宜結。即使是人家對我不好,他冒犯我、毀謗我、陷害我,我也不能暗中怨恨,寧願人負我,絕不可以我負人。心懷著怨恨,還要暗中去傷害人、報複人,必定會有惡的果報。
◎咒語王旦自身滅亡
宋朝有一位名宰相叫王旦,當時有一個盧某,他在黑夜當中,拿著一百兩黃金,來賄賂王旦,請求王旦幫助他升遷。結果王旦告訴他說:“你的才能還不足以擔當那份高位的職務,你雖然是我的朋友,但是我也不敢以私廢公。”這個盧某聽了以後,隻好離開了宰相府,但是他也因此懷恨在心,居然天天焚燒一些咒語,要咒王旦早死。這是用暗箭,用陰惡來咒人。結果有一天晚上,他就夢到神明來嗬叱他說:“王旦忠心為國,不徇私枉法,你卻要咒他早死,上帝因此要降罪於你,很快你就要受處罰了。”果然沒有幾天,這個盧某就死了。所以用暗箭傷人,自己就得到立斃的果報。
◎口蜜腹劍身死家滅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有名的口蜜腹劍之人。他善於巴結皇帝,當時是唐玄宗執政,因為他是王室,李家的宗族,再加上很會巴結討好,所以很快做了宰相。可是這個人陰險狡詐,對於才能高的人,他就嫉妒,看見皇帝重用的這些官員,他就設法排斥。表麵上跟人是甜言蜜語,稱兄道弟,可是卻在背後裏使絆子,用這些狡詐陰惡的手段去謀害人,所以當時就有人稱他叫“口有蜜,腹有劍”,口頭是甜蜜的話語,肚子裏卻是刀劍要傷人。當時跟他一起做宰相的好幾位,包括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人,都遭他排擠,被罷了官。他為了專權,又阻塞言路,威脅朝臣,誰都不敢向皇上進諫。他做的惡是不可枚舉。
結果後來,就有人揭發他,曆數他二十多條罪狀。但是李林甫就編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把告他的人逮捕、杖殺,把他活活打死了。這是心懷怨恨,就這樣心狠手辣。到了李林甫自己要死之前,他就見到一個鬼物,張牙舞爪,全身是毛,眼就像電一樣,非常凶惡,來打李林甫,沒有幾天李林甫就七竅流血而死。
李林甫生前還跟另一個奸臣楊國忠有過節。所以他死後,楊國忠就唆使安祿山誣告李林甫要謀反。唐玄宗就把李林甫生前的官爵全部削掉,沒收了他的財產,把他的棺材打斷,把他的屍體碎屍萬段,他的兒女都被流配到遠方,從此李林甫這家也就全部破落了。這就是“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所以,古德教我們不可以對任何人有怨恨,哪怕是他對我有怨恨,我也不能怨恨他,要化敵為友,化怨為親。
這是從心上來講,必須自己要化解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怨恨。別人對不起我了,絕不生怨恨,永遠都以寬恕厚道待人,內心沒有對立了,沒有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矛盾衝突,那外麵的世界也就能和諧了。
現在我們國家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要想外麵和諧,首先自己內心要和諧。假如我們內心還有怨,懷在裏頭叫匿怨,那想想看,我們的世界能夠和諧嗎?所以真正聖賢君子,別人對我有怨,別人對不起我,我絕沒有怨恨,絕不報複。做得最圓滿的是舜王,大孝,你看他父母這樣對他,幾度三番要把他置於死地,可是舜王心中完全沒有怨恨,還是這樣對自己的父母盡孝,更不會有報複。孔子稱舜為大德、聖德,真正做到了“親憎我,孝方賢”,對父母如是,對人人都如是。把《弟子規》擴展到對一切人,人憎我,我也不報複,我還是對人愛敬,這個人不就是聖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