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封建社會的繁榮與衰落(12)(2 / 2)

麵對強敵,朝鮮李氏朝廷根本無力組織抵抗,政府軍接連失利。日本人先是擊潰了朝鮮的一支8000人的部隊的抗擊,奪取了全寧山口,在忠州城又擊潰了另一支朝鮮部隊,迅速逼近漢城(京城)。朝鮮有些地方官吏棄地而逃,國王驚慌失措,倉皇放棄首都,先奔平壤,繼而逃往鴨綠江邊的義州。7月初,日本人兵不血刃入漢城。後來,又占領了開城和平壤。到此,朝鮮國土大部分淪喪。日軍到處燒殺搶劫,隻在晉州一地,就屠殺軍民6萬人。

朝鮮國王麵臨亡國危機時,想到了自己的宗主國中國,火速求援。明朝派以陳嶙為總兵,李如鬆為副將率5萬餘大軍赴朝抗倭。第二年1月,明朝和朝鮮的官兵收複了相繼失陷的西京、開城、漢城等地,日軍撤到南部沿海,北朝鮮重新回到李氏統治之下。

在海上,水軍將領李舜臣統率的朝鮮水軍粉碎了日本陸海合擊的計劃。李舜臣手下能使用的戰艦隻有85艘,相比日本來說少得可憐。但是在幾次交戰之後,李舜臣擊沉日艦40多艘,重創日本艦隊。1592年7月9日,在李玉金的第四艦隊的協同下,李舜臣在泗川灣,又擊毀日本大型戰艦12艘。1592年11月,李舜臣在釜山地區又取得了輝煌勝利。這次,他們發現釜山地區聚集了日本的主力(470餘艘艦船)後,李舜臣命令自己的艦船開過去,一天之內將日本人遺棄的100艘空船焚燒殆盡。到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日本人的戰艦已經被擊沉了300多艘,再也無法在水上囂張了。

日軍受到明、朝聯合軍的打擊之後,拋出議和的白旗。但是事實證明這隻是一個爭取時間的皇子。1597年初,剛享受和平沒多久的朝鮮半島就再次受到日本的入侵。這次,中國政府毫不手軟,向朝鮮派出14萬大軍。

1598年10月18日,日本企圖將留在朝鮮的500艘軍艦秘密運走,正好碰上了將領李舜臣的水軍。李舜臣馬上下令與日軍開戰,最後擊斃日軍大將,擊沉日艦450艘,殲滅日軍1萬多人,日軍徹底戰敗。但是正當勝利在望的時候,明軍70歲的統帥鄧子龍戰艦突然起火,李舜臣趕去救援時被流彈擊中,這兩位偉大的將領都犧牲在海戰當中。這場朝中人民軍並肩作戰奪取勝利的一役,是中朝人民友好的見證,也體現了中朝休戚與共、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

壬辰衛國戰爭持續了7年之久,但最終朝鮮人民獲得了勝利,將日本侵略軍趕出自己的國家。通過這次衛國戰爭,朝鮮人民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鮮、染指中國的侵略企圖,保證了國家的獨立。同時,戰爭打得日本侵略者膽喪,在幾百年間再也未敢踏上朝鮮國土。

但是這7年戰爭,由於侵略者對朝鮮國土的蹂躪,使朝鮮受到了莫大的損失。日本侵略者到處大肆掠奪和屠殺,燒毀了都市和很多村莊。《朝鮮通史》載:“人民離散,雖大家世族,舉皆失業行丐……積屍遍野……父而賣子,夫而當妻……自有東方變亂之禍,慘酷之甚,未有如今日者也。”首都漢城的戶數從戰前的8~9萬戶減到戰末3~4萬戶。全國人口比戰前減少了近七分之一,眾多的人流離失所。土地大量荒廢,生產秩序一片混亂。封建統治者便趁此機會,恣意占領和爭奪土地、山林與河川。因此,戰爭的勝利雖使人民擺脫了民族壓迫,但卻帶來了更重的階級壓迫。

64. 德川幕府的統治

德川家康

公元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幼子豐臣秀賴繼位,朝政由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掌控。此時,從朝鮮回國的豐臣家的一些將領不服,籌備發動兵變暗殺五奉行,而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結黨營私,也引起其他四位的不滿。公元1599年,四大老中的前田利家病逝,豐臣家臣與德川家康關係迅速惡化。豐臣秀吉死後兩年,德川家康一紙關於上杉氏的訴狀,起兵征討上杉景勝。豐臣家重臣石田三成召集各地大名於大阪,糾結部隊討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將對上杉景勝的戰事交給次子之後,率主力回師對抗石田三成,兩軍在近江一帶進行最後的決戰,史稱關原合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