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福的青年時代和所有農民一樣,種地過活。他依靠堂兄弟在平福開墾荒地進行耕種,但無論怎樣賣力氣苦幹,到最後仍是食不果腹。相比之下,那些清朝的官老爺隻知作威作福,窮奢極欲,毫不理會老百姓死活。身強力壯的劉永福看到這種情景,毅然投身於農民起義軍的隊伍當中去。1857年(鹹豐七年),劉永福兄弟加入天地會,在首領吳淩雲部屬鄭三手下當上了先鋒。
吳淩雲領導的這支起義軍與太平軍的戰鬥遙相呼應,經過對地主階級的征戰之後迅速擴大起來,成為一支勁旅,但也由此為清朝的圍剿埋下了根源。此時,清軍正忙於圍攻太平天國,無暇南顧。當太平天國天京被拿下之後,朝廷終於騰出手來收拾廣西這支農民軍,最後首領吳淩雲犧牲。1866年,劉永福帶領二百餘人同吳業終(吳鯤)彙合,經過擴充整編,組成一個旗,劉永福被任為旗頭。這天,劉永福的隊伍在歸順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廟駐營,他看見北帝神像傍邊的周公手執著一麵繪有“北鬥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自為己隊伍的旗幟。從此以後,人們就將這支高舉黑旗的軍隊稱為黑旗軍。
1867年秋,廣西提督馮子材接到朝廷命令,剿滅廣西的農民軍。幾個回合鬥爭下來,農民軍傷亡慘重,軍糧軍餉都成了難題。這支隊伍的幾個領袖商量之後,因為目的不同,最後決定分道揚鑣,各自率部轉移到越南。劉永福帶領二百黑旗士兵,從歸順州的波鬥翻越崎嶇的大嶺進入越南蘇圩,此後,劉永福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相繼拿下了安禮、高平、左大、六安等地,直接與雲南隔河相望的保勝(老街)相接。
1867年,法國侵略者強行侵占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後,就瘋狂地發動對越南北部進攻,夢想滅亡越南,進而從西南入侵中國,建立一個所謂“偉大的法蘭西東方帝國”。那時,越南阮氏王朝“政令酷虐,民不聊生”弄得田園荒蕪,衰微破敗,麵對法國的侵略,隻好采取屈辱求和,妥協投降的態度。1873年11月,法國殖民主義急先鋒堵布益企圖以武力打通紅河,搜刮我國雲南礦產資源、開辟進入西南腹地新商路的陰謀受阻後,法國當局派安鄴帶兵一百八十名和兩艘炮艦於11月20日晨突然轟擊河內,越南總督阮氏知方奮起抵抗。但武器差劣,士氣不振,不堪一擊。法國侵略軍配備有最新式的精良武器,諸如來福快槍、卡乞開司機關槍、開花彈大炮等。安鄴命令輪流開機關槍掃射,發炮轟擊城牆。阮知方的兒子阮林在城頭被炸斃,阮知方受傷被俘,拒醫絕食而死,以示不屈。越王迫不得己,派人分別往諒山和保勝請求清朝政府出兵援助。但清軍無動於衷,隻有劉永福見義勇為,挺身抗暴,親自率軍二千,翻越宣光大嶺,日夜兼程,南下抗法。
12月21日黑旗軍在河內郊外羅池與安鄴殖民軍正式開戰。法軍按照步兵戰術,排好一字雁隊,分前後兩排,前排鵝步持槍瞄準射擊,後蹲跪填裝彈藥,輪番射擊,交替前進。劉永福傳令全軍沉著應戰,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向左右兩側運動,貓腰躍進,迂回包圍;接著又出動敢死隊正麵迎敵,接火後洋裝敗退,誘敵深入伏擊圈。法軍大搖大擺直上。黑旗軍放下米袋,裝上刺刀,霎時間伏兵四起,殺聲震天,展開慘烈的血刃戰,打得法軍抱頭鼠竄,敗不成陣,爭先恐後縮回河內城。黑旗軍的先鋒營吳鳳典橫衝直砍,如入無人之境,尾追安鄴,擊斃這個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其部屬百餘人辦成了刀下鬼。法軍被逼退出河內,這是劉永福捍衛國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戰功。越王擢升劉永福為三宣副督,又賜印信一顆,文曰:“山西、興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將軍印”,以彰表功績,並命劉永福扼守紅河兩岸。
河內首戰全勝,越南境內稍得粗安,推遲了法國殖民者並吞越南,覬覦中國的日程。但事隔十年之後,法國國會於1883年撥款五百五十萬法郎作侵越經費,任命殖民頭子李威利為侵略軍總司令,率領法軍二千人先後攻占河內和南定。接著又分兵進犯越南國都順化及北寧、山西,局勢岌岌可危。越軍望風披靡,清軍觀望不前。劉永福滿懷“為越南平寇,為祖國屏邊”的宏願,於5月6日率領黑旗軍三千挺進河內,會同越軍把河內城圍得水泄不通,並且發揮近戰、夜戰的優勢,誘敵深入,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先下令大刀隊執行巧計引敵上鉤的戰術。法軍衝殺出城,黑旗軍大刀隊紛紛撲地臥倒,速將預備好的豬血、朱砂塗在身上,假裝戰死。待法軍呼嘯而過後,猛然翻身躍起,使敵兵腹背受敵,陷入重圍,槍炮已不起作用,被砍得人頭滾地,鬼哭狼嚎。法軍統帥李威利也被大刀隊剁成肉餅。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紙橋之役。越王為了表彰劉永福紙橋大捷的軍功,晉升他為三宣提督,加賜一等義勇男的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