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風起雲湧的近代(3)(2 / 3)

法軍慘敗的消息傳到巴黎,法國當局驚慌失措,但又不肯善罷甘休。任命孤拔為司令統率兵艦四艘,陸軍三千,再次侵犯越南。他們分兵兩路:一路由孤拔指揮,再度進攻國都順化;一路由波特指揮,進攻北圻黑旗軍。1883年夏秋之際,劉永福率部與法軍進行了空前激烈的懷德之戰。黑旗軍武器差劣,新式的後膛快槍和開花彈大炮為數甚少,大部分是簡陋的粉槍、急槍、鐵炮,還有部分大刀、長矛。法國侵略軍“船堅炮利”,一式全新的槍炮,水上還有鐵殼艦。但經過一場惡戰,波特還是吃了敗仗。他為了挽回麵子,使出了極其陰險毒辣,慘無人道的伎倆,深夜炸崩河堤,使懷德府方圓數百裏頓成澤國。在這萬分危急關頭,越南群眾撐來一批木船、竹筏,把黑旗軍救護至地勢高亢的丹鳳。

黑旗軍協同越軍和清軍三方麵配合,“包圍合擊”,經過四、五年艱苦清剿,黃崇英部就殲。從此越南北圻出現“烽煙不警,雞犬無驚”的安定局麵。越南人民讚譽不絕,有口皆碑。

援越清軍畏法如虎,苟且偷安相繼退出北寧、山西、宣光等重鎮,龜縮廣西邊境。1884年,法國派海軍艦隊突然襲擊我國福建馬尾軍港和船廠,清朝政府被迫下令正式對法宣戰。同年8月清政府封劉永福為記名提督並賞戴花翎。中法戰爭進入緊張階段。劉永福先後派人回博白招募壯丁數百人擴充黑旗軍。

1885年1月黑旗軍與援越清軍包圍了宣光法軍。劉永福在離宣光十餘裏的左育駐紮重兵,並用竹排、木筏攔河拒守。斷絕法軍運送糧械接濟。宣光守敵被圍月餘,成為甕中之鱉,危在旦夕,遂向河內法國全權大臣寄信救援,說:“宣光被圍,彈藥將盡,速派兵援。”劉永福斷定河內法軍總部得悉,必派援兵,且取道左育,便選擇在左育附近野茅叢生的大荒坡,埋下大批炸藥,鋪上草皮偽裝墳墓,準備一舉殲滅敵人。一天,法軍援兵從太原向宣光張牙舞爪地衝來,待敵人進入伏擊地段時,黑旗軍拉發火引,一陣震天巨響,山崩地裂,硝煙衝天,法軍被炸死炸傷四、五百人,其中軍官二十多人,偽軍死傷不計其數。法軍吃了苦頭,咬牙切齒施以報複,利用密集炮火輪番射擊,組織兵力猛烈衝鋒;宣光城內法軍乘機反撲,黑旗軍力不能支,宣光之圍被解,黑旗軍退守臨洮。

劉永福在援越抗法戰爭中英勇不屈,身經百戰,取得了輝煌戰果,使法國侵略者和中國投降派極端仇視和不安,一心要把他剪除。清朝政府為了逼劉永福率部回國,一個月內就連下九次上諭,采取脅迫利誘,恩威兼施的手法,賜予劉永福“依博德恩巴圖魯”和“三代一品封典”的榮譽。越南人民得知劉永福要離越歸國,遠道趕來挽留。後來,黑旗軍有部分人員不願回國,留下來參加當地抗法義勇隊;有部分人散落各地成為華僑或越籍華人。1885年8月劉永福帶領黑旗軍三千人從保勝啟程入雲南省文山縣南溪,於同年11月抵南寧。清朝政府又以種種借口裁減了一千五百人。同年12月劉永福奉令帶領黑旗軍一千五百人順水東下,直抵廣州,紮駐於燕壙,又被張之洞裁減去一千人。最後黑旗軍舊部在劉永福身邊隻剩三、四百人。

邊欄:

劉永福(公元1837~1917年)傑出軍事家、政治活動家。在19世紀發生的援越抗法、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中,率部與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戰鬥,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為後世所景仰和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