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亞洲是一部抗爭與崛起的曆史。當帝國主義踐踏亞洲古老大地時,亞洲革命風暴席卷了各國侵略者,抗爭與侵略,古老與現代,末世與輝煌交替衝擊著各國人民。在時代進步的背景下,這個飽受壓迫的大陸開展了人類文明上最波瀾壯闊的民族獨立戰爭。
74. 醒獅的怒吼: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當甲午中日戰爭敲開中國大門後,資本主義列強開始一點一點地貪婪吞噬著這個古老的國家。19世紀末,中國爆發了打擊外來傳教士和基督教徒,以此來反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起自山東,以燎原之勢迅速發展到直隸、天津、北京等地,引起帝國主義列強強烈恐慌。在與清政府斡旋之後,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後見狀拋下國家朝廷於不顧,帶著光緒皇帝、親信大臣逃往西安,任由八國聯軍洗劫了北京城,火燒圓明園。
1901年,在新興資產階級戊戌變法失敗後農民階級又一次嚐試改變中國現狀的義和團運動徹底失敗,清政府戰敗,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辛醜條約》,中國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機之中。這個條約簽訂之後,為了自救,慈禧太後不得不推行了將近四年的“新政改革”,培養出一批掌握新技術的知識分子。1909年,全國各類學校達59177多所,辛亥革命前夕,具備新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已達20萬人左右。正是這個群體組織了一個又一個的愛國組織,帶領中國走向強國複興之路。
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一個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一個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是因為,造成近代中國國弱民貧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而清朝廷的諂媚求和,一味的喪權辱國又讓新生代的知識分子對其深惡痛絕,在這樣的環境下,1905年,高舉 “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大旗的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上把它明確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中國同盟會有了領導綱領。
1907~1910年,清朝政府上演了一出“預備立憲”的醜劇,導致以孫中山為首的民族資產階級對這個封建統治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同盟會準備武裝反抗清政府和帝國主義殖民者。1910年2月和1911年4月的廣州爆發兩次同盟會領導的起義,隨後,山西、陝西、奉天、山東、安徽等先後爆發了收回礦權、路權運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打響了反抗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的第一槍。
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是當時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在新軍中擁有眾多會員。這兩個革命團體合並後,於1911年9月24日在武昌成立起義領導機關。
1911年10月9日正午,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14號機關裝配炸彈,但是由於操作不慎,炸彈爆炸,驚動了夜間的俄國巡捕。經過一番大肆搜查,炸藥、旗幟、符號、文告、信件等被全部抄走,這一下起義計劃暴露在敵人麵前。清朝官員瑞澄得知此事後下令緊閉城門,搜捕準備起義的人員。事情緊迫,蔣翊武與劉複基計議後決定當機立斷馬上起義,於是,蔣翊武就以臨時總司令名義下達當晚12時起義的命令。可是沒有眾人沒有料到,軍警不知從哪裏得知了消息,軍警突然襲擊了武昌小朝街85號總指揮部,劉複基、蔣翊武、彭楚藩三人同時被捕。但幸運的是蔣翊武因為穿長袍馬褂,拖著辮子,不被注意,乘機逃逸。當晚的起義計劃破產了。
在審訊彭楚藩的時候,審官鐵忠想為他開脫,就問:“你是憲兵,是捉革命黨的,怎麼也被錯捉來了?”彭答:“我就是革命黨!”鐵忠心裏著急,又說:“你不是奉命去抓匪徒的嗎?”哪知彭楚藩並不領情,氣憤地答道:“我是黃帝子孫,怎麼會接受滿虜的命令!”他要來紙筆,振筆疾書:“餘既從事革命,個人生死,早置度外,請速餘死。”就這樣,年僅25歲彭楚藩慷慨赴義。28歲的劉複基、26歲的楊挺在鐵忠的嚴刑拷打之下,仍矢誌不渝,最後同時遇害。
10月10日清晨,一些革命機關相繼被檢抄,32位革命黨人相繼被捕,情況已萬分危急。10月10日晚7時許,武昌城外火起。混成協第二十一營輜重隊、工程隊和炮隊同時起義,向城內進發。城內工程第八營士兵金兆龍臂纏白中,帶領全營起義,以呼應城外的部隊。楚望台監守官李克果見到義兵來勢洶洶,馬上下令給士兵分發子彈準備抵抗,沒想到士兵一得到子彈馬上倒戈相向,響應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