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凱末爾在安卡拉召開大國民議會。在會議上,凱末爾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蘇丹政府,組織成立了臨時政府和隸屬於新政府的正規軍,準備武裝抵抗外來侵略者。英國當局見到凱末爾和土耳其人的決心,害怕土耳其局勢失控,就慫恿希臘先發製人,在1921年8月派出10萬大軍進攻新生政權。
這場戰爭給凱末爾臨時政府和新的軍隊一個嚴峻的考驗。新建成的土耳其國民軍,規模小,裝備差,士兵作戰能力不可與強大的希臘軍隊同日而語。但正是憑著全體國民的愛國熱情,土耳其人在10多天裏瓦解了敵軍100餘次進攻。凱末爾作為作戰總指揮日夜在前沿陣地巡察,親自指揮戰鬥。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土耳其扭轉不利局麵,捷報連連,最後對入侵的希臘軍隊展開戰略反攻。俘虜了希臘軍總司令,趕走了希臘侵略者。凱末爾沒有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他決定趁勝出擊,帶領鬥誌昂揚的軍隊開赴伊斯坦布爾。土耳其皇帝素丹穆罕默德六世深知自己孤立無援,大勢已去,攜妻兒從宮廷後門逃到了英國戰艦上尋求保護。凱末爾臨時政府終於將賣國的蘇丹趕下了王座。
在一片勝利的歡呼聲中,一個難題擺到了臨時政府麵前。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大國,向來是由皇帝統治的。蘇丹逃亡後國家將由誰來治理,如何處置皇帝,又如何保住勝利果實呢? 1922年11月,凱末爾在革命的發源地安卡拉再次召開大國民議會,主要商榷這些問題。最後,會議決定,正式宣布廢黜已經公開投敵的蘇丹。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建立共和國的決定,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公元1923~1938年在職)當選為首屆總統,伊斯梅特任第一屆政府總理,曆時600年之久的奧斯曼王朝壽終正寢。
在民族獨立戰爭勝利後,凱末爾革命進入民主改革和建設新的民族國家的時期。正如在宣誓就任總統的那天凱末爾回答一位記者提問時說:“戰爭結束,人們以為我們已經達到目的。其實,這才是開始。現在,我們真正的工作開始了!”就這樣,在凱末爾政府的領導下,土耳其開始了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廣泛開展了政治民主化、經濟和文化現代化的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在政治方麵,1922年,蘇丹製被廢除。1924年3月,凱末爾力排眾議,頂著國外伊斯蘭教頻頻施壓,國內反對廢除哈裏發製的派係的侵擾,推動大國民議會通過了廢除哈裏發製的決議,將最後一代哈裏發驅逐出境。1928年,土耳其從憲法中刪去了“伊斯蘭教為土耳其國教”的條文,完成了政教分離的改革,土耳其成為一個完全世俗化的國家。
法製方麵,土耳其政府取消了伊斯蘭宗教審判製度,確立了國民議會的立法權,並修改了一夫多妻製等法律條文。
在經濟方麵,凱末爾以“國家主義”為指導思想進行改革和建設。1923年在伊茲密爾召開“經濟大會”,製定了《經濟公約》,發表了《九項原則宣言》,提出了複興國家經濟,重建金融機構和國家控製經濟命脈的思想。土耳其的經濟發展戰略是依靠國家政權的幹預,實施進口替代,並采用有計劃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凱末爾借鑒蘇聯工業化的經驗,聘請蘇聯專家,製訂發展民族經濟的計劃。1934年通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放在輕工業部門。
在農業方麵,政府廢除了奧斯曼帝國的土地法,廢除十一稅。在1927年和1929年又,頒布了向無地農民和移民分配土地的法令,開始對國有土地進行分配。
在文化教育方麵,凱末爾實行教育與宗教分離,將教育統一在國家控製之下,以擺脫神權的束縛。同時,凱末爾提倡文字改革,在1928年廢除了用阿拉伯字母拚寫的舊文字,改為拉丁字母。凱末爾親自教人民讀寫新文字,獲得“首席教師”的稱號。
1934年6月,議會通過采用姓氏的決定,取消了象征封建等級的舊稱號與舊頭銜。凱末爾帶頭放棄了“帕夏”頭銜,接受了議會授予他的姓氏——“阿塔圖爾克”,即土耳其之父。
在對外關係方麵土耳其共和國實行和平中立與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善了與法、意、英等國的關係。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前夕,凱末爾創立了土耳其人民黨(1923年9月),不久改組為人民共和黨。它是土耳其共和國建國初期的執政黨。1931年,這個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新黨綱,把凱末爾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歸納為六項原則,即:共和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世俗主義、改革主義。這是土耳其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踐總結,也是土耳其建國的指導思想。1937年,六項原則於列入土耳其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