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興趣(2)
畫的數量會忽然減少;從老師的講課方式來說,在一二年級,老師的講課速度很慢,但到了三年級,老師們開始有意地加快自己的講課速度了 所以,很多孩子不適應這些變化,他們開始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開始漸漸地討厭學習了。
另外,就像家長們所說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識很多字、就已經會算很多道數學題,那到了一年級再講這些內容,孩子就會覺得沒意思。但即使他們不好好聽課,他們在考試中仍然能拿到高分,因為一年級的知識他們在以前幾乎都已經掌握的。但重要的並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學習興趣,重複的內容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讓他們養成了不認真聽課的習慣。如果孩子把這種學習狀態持續到知識難度有所增加的小學三年級,這時,他們常常會在學習中“碰壁”,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更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所以厭學情緒會越來越強烈。因此,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很多老師把三年級稱作是孩子們的一道“坎兒”。
很多家長常常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碰到三年級這道 坎兒 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那些從一二年級就擁有良好學習興趣的孩子,往往就感覺不到這道“坎兒”的存在。
我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
在入學之前,她認識的字有限,數也不太會算,但她總是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在課間的時候,她總是指著那些生字問旁邊的同學:“這個字念什麼呀?”在講課期間我也發現,她對我講的所有有內容都感興趣。因此在一二年級,這個孩子的成績不算很突出,但也不算差。
到了三年級,當所有的孩子都對新增加的作文及小數皺眉頭時,這個孩子卻很坦然地接受了這一切,就好像難度根本都沒有增加一樣。有一次,我問她:“別的同學都說三年級的知識難度增加了,難道你沒感覺到嗎?”
“沒有,我覺得現在的知識跟以前的知識一樣有趣。”這個孩子想都沒想地回答我。
是的,一二年級對於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決定著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而且還決定著孩子是否擁有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就拿上述案例中的孩子來說,她在入學之前並沒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在一二年級也沒有取得過出眾的成績,但她之所以能夠成功地跨過三年級這個“坎兒”,這要完全歸功於她從入學之時起就具有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學習興趣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一直都在向一二年級孩子的家長們傳達這樣一個觀念:要想讓孩子順利地走過整個學習生涯,你需要做的並不是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所以,為了使孩子能夠順利地度過三年級這個“坎兒”,為了孩子以後的整個學習生涯,家長們從孩子入學之時,或者更早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具體來講,作為一二年級的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方法一:讓孩子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孩子:
這個孩子已經讀二年級了,用他媽媽的話說就是,這孩子還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因為他總是把玩具帶到學校裏來玩。
一次,在上課之前,我看他拎著一兜積木走進教室,便走過去故意與他聊天:“還有很長時間才上課呢,讓老師看看你拿得是什麼好東東?”
他看我並沒有批評他的意思,便興奮地對我說:“老師,我搭得 大廈 是最美觀、最牢固的,不信我搭給你看!”
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我允許他在一刻鍾之內把“大廈”搭好。得到我的允許,他像得到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一樣,激動地對我說:“沒問題,在十分鍾之內就可以完成,我可是將來最偉大的建築師!”
在同學們“嘖、嘖”的羨慕和稱讚聲中,他把“大廈”搭好了,從他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他正在為自己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