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寫在前麵(2)(1 / 1)

在上文中,如果在剛剛發現孩子不愛學習的同時,媽媽就能夠加強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采用多種方法去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許,事情就不至於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教育孩子,除了注重方法,還必須及時。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都有這樣一個共識:此時的孩子,往往會更多地順從家長和教師的意願,隻要方法得當,就沒有一個孩子是教育不好的。這,也恰恰說明了,孩子在13歲之前可塑性是極強的。

研究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質,是由媽媽決定的!在此結論之上,我們不妨加上這樣一個教育期限——13歲。也就是說,母親在孩子13歲以前的有效教育、優良教育,必將改變孩子的一生!

注:

1.在我國,心理學者將兒童心理發展年齡階段劃分為六個時期:(1)乳兒期——從出生到1周歲;(2)嬰兒期——1~3歲;(3)幼兒期——3~6、7歲;(4)兒童期——6、7~11、12歲;(5)少年期——11、12~14、15歲;(6)青年初期——14、15~17、18歲。

2.青春期目前在各國並沒有一致的年齡範圍,一般指13、14歲~17、18歲這個階段,相當於教育學上的中學階段,以身體的急速成長為特征。

媽媽是最好的老師,媽媽是最好的榜樣

曾讀過這樣一個令人肝腸寸斷的故事:

某犯人在臨刑前,對他的媽媽提出了這樣一個請求:我想最後吮一下奶,可以嗎?母親含淚答應了,看到愛子即將被砍頭,即使麵對成百上千人,她還有什麼難堪的呢?於是,悲劇發生了——他,竟然咬下了媽媽的奶頭!母親立時因劇痛昏死過去……

在臨刑時,兒子隻留下一句話,他說,他不是稱職的兒子,但他的媽媽也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與以上故事截然相反,在許多名人訪談類節目或成功人士的回憶錄中,我們都不難發現這樣一些語意相同的話語:"媽媽曾經對我說過……"、"媽媽曾經這樣教育我……"、"我從母親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

是的,對於行刑犯來說,假如在他小的時候,母親能給予他及時的引導和教育、恰當的愛護和提醒,那麼,他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而對於那些事業有成、人生有成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母親的諄諄教誨、以身作責,他們也定然難以鑄就自己今日的輝煌。

反觀孩子們的兩種人生,我們不難總結出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同樣是孩子的母親,但不同的母親卻可以鑄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國外的某研究機構,曆經數年通過對千百萬孩子的成長曆程進行問卷調查,也得出了一個與此相同的驚人結論:孩子90%以上的素質,是由媽媽決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