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華歆在孫權手下時,名聲很大。曹操知道後,便請皇帝下詔招華歆進京。華歆啟程的時候,親朋好友千餘人前來相送,贈送了他幾百兩黃金和一些禮物。華歆不想接受這些禮物,但是如果當麵謝絕肯定會使朋友們掃興,傷害朋友之間的感情。於是他便暫時來者不拒,將禮物統統收下來,並在所收的禮物上偷偷記下送禮人的名字,以備原物奉還。華歆設宴款待眾多朋友,酒宴即將結束的時候,華歆站起來對朋友們說:“我本來不想拒絕各位的好意,卻沒想到收到這麼多的禮物。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想我單車遠行,有這麼多貴重之物在身,諸位想想我是否有點太危險了呢?”朋友們聽出了華歆的意思,知道他不想收受禮物,又不好明說,使大家都沒麵子。他們內心裏對華歆油然而生出一種敬意,便各自取回了自己的禮物。
假使華歆當麵謝絕朋友們的饋贈,試想千餘人,不知道要推謝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要費多少口舌,還會使大家都很掃興,甚至感到非常尷尬。而華歆卻隻說了幾句話便退還了眾人的禮物,又沒有傷害大家的感情,還贏得了眾人的歎服,真可謂一箭三雕。
“不”字誰都會說,但怎樣說才能既不傷害對方,又不使自己為難,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拒絕他人,最困難的就是在不便說出真實的原因時又找不到可信而合理的借口。那麼,我們不妨在別人身上動腦筋,比如以家人為借口。
當一個推銷員上門推銷時,一個女士的態度禮貌而堅定:“我的婆婆不讓我在家門前買任何東西。”你瞧,我不買你的商品,不是因為我不願意掏腰包,而是為了保持和婆婆良好的關係。這樣一來,推銷員既不會因為你沒買他的商品而怨恨你,同時也感到再說下去也是白費口舌,隻好作罷。
當有人請求你幫助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盡量給予幫助。但碰巧實在無能為力的事,你無法給予對方幫助,也不要急於把“不”字說出口。不要使對方感到你絲毫沒有幫助他解決困難的誠意,否則,在別人眼中你會是一個自私而缺乏同情心的人。
當別人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要簡單地拒絕,而應該讓他明白他的要求是多麼荒唐,如果答應他的要求,你會遭受什麼樣的後果,從而使他自願放棄無理的要求。
在拒絕的同時說服對方為得到其所求還應做些什麼,這一點對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尤其重要。比如你的屬下向你提出的要求得不到你的滿意答複,你不妨告訴下屬應該努力的方向,使他始終看到希望。與此相比,你的拒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既不會挫傷他的自尊心,也不會傷害你與下屬之間的感情。
1.態度堅決
無論對方的要求多麼強烈,隻要你認為不能接受,便要態度明確、堅決地予以拒絕,不能留有餘地。“實在抱歉,我無能為力”,“對不起,我沒有辦法答應。”你也不要給他出主意,否則,你仍難脫幹係,說不定他還會來找你,讓你為難。
2.電話拒絕
有時候礙於麵子,當麵不好意思拒絕朋友。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讓朋友先回去,告訴朋友等你考慮之後再給他答複,然後,打個電話把你的意見告訴他。這樣,雙方不見麵就可以避免不好啟齒或造成尷尬。
3.消除愧疚
拒絕朋友的要求,朋友可能會愁眉苦臉、唉聲歎氣。這時,你不必自責,也不必感覺愧疚。既然拒絕,你自然有拒絕的理由。最好的做法是,用你的理由來消除內心的愧疚,達到心理的平衡。
4.接受指責
遭到了你的拒絕,對方的要求不能達到,他必然會對你加以指責。對此,你可以表示接受。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中了對方的激將法。比如他說:“我就知道你可能做不到,看來真是這樣。”這時,你不妨付之一笑,承認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他要求的事。如果不會拒絕,礙於情麵隨便誇下海口,那是於事無補的,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 社交學提醒您:
拒絕別人的要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明確拒絕,而且要委婉,使自己的“拒絕”藏而不露。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這就要求我們拒絕人要講究技巧,既要拒絕對方的不適宜要求,又不傷害對方的自尊,也不損害彼此的關係。
社交中需要善意的謊言
有一個學生,他對長跑是並不是很在行的,但在一次體育課上,老師告訴他很有長跑的潛能,隻要好好鍛煉,就一定能有爆發力。那位學生聽了老師的話之後非常興奮,因為一直認為自己沒有長跑天賦的他,竟然受到老師的表揚。從這天起,他每天堅持跑步,而且每次都信心十足。過了一段時間後,本來長跑不及格的他,竟然跑到了前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