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市井有誰知國士(3)(3 / 3)

在袁宮保的家裏,楊度正好遇到了袁之老友兼舊部阮忠樞。阮氏帶來了總理大臣奕劻的親筆信。七十五歲的老臣奕劻一再向攝政王載灃請辭而不得,隻得以私誼懇請袁氏出麵挽救危局。因原湖廣總督瑞澂已被撤職,正在前線戴罪立功,故清廷匆匆將袁世凱任命為湖廣總督,令其指揮“所有該省軍隊暨各路援軍”,但對南下平叛的“水陸各軍”卻隻授其“會同調遣”的權力。

誰都能看出來,朝廷對起用老袁疑慮重重—該省新軍已成了叛軍,全省巡防營和綠營哪夠老袁指揮的?而中央軍隊,無論其舊部馮國璋統率的北洋陸軍,還是薩鎮冰統率的水師,他隻有當副手的份兒,這明擺著是不信任嘛!

楊度力勸老袁不要應命,以觀事態發展。老袁深思熟慮了一番後,果真複電清廷:

惟臣舊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去冬又牽及左臂,時作劇痛。

病成這樣,哪能出門工作呢?所以,謝謝啦!

載灃明知老袁耍花樣要權,卻一籌莫展,隻好把前線指揮權全部交給老袁;在政府軍攻克漢口後,又授其內閣總理大臣之職,將其調回京城,主持全局。當然,那會兒,楊度早回京城上班去了。

老袁重組的內閣裏,楊度成了學部副大臣。副大臣,即新政前的各部侍郎,是正二品的高官。非常時期,對人才的提拔也非常迅速。楊度從一個無“品”之人,以花錢買五品候選郎中開始起跑,一步正四品行走,再即正二品副大臣,整個一“三級跳”,“噌噌噌”幾步,就躍為國家重臣了。

不過,楊度對副部長的高位並未看中,他與汪精衛等共同發起成立了“國事共濟會”,即為北南雙方說和。他忙那件事去了。

也幸賴他的介入,南北雙方互相瞄準著的炮口才提前低垂下來。辛亥年(1911年)12月9日,他得到時任南方獨立各省代行大元帥職務的黃興的回電,電稱:隻要袁氏促成清廷遜位,即可舉袁為民國大總統。隻不過,當時還沒想好今後的國家元首是什麼名義,黃興說的是“大統領”:

中華民國大統領一位,斷推舉項城無疑。

袁氏聞此言後,馬上加派楊度為南北議和代表,並鼓足幹勁,施盡招數,促成了清王朝的垮台。

楊度有功於老袁,固自不待言;然更有功於國家,此亦不爭之事實。

楊度忠心於老袁,既有欽敬其“經濟”手段高明的原因,更有借袁氏成就自己為“帝師”的夙願的因素。晚清時期,他選中要輔佐的人,隻能是袁世凱。

袁世凱如願成為民國大總統,醉心於“帝王學”的楊度自然興奮不已。不過,老袁乃公認的治世之能臣,布局之高手,知道哪顆棋子兒應該下在哪個位置。他並未如楊度所願將內閣總理的位置留給年輕的楊子,而是派人到青島請回了前清軍機處的同僚徐世昌為宰輔。無奈,嘴上無毛的楊度隻好悻悻地和一把胡子的徐世昌換了位,跑到青島做寓公去了—在男子以蓄須為時尚的中國上流社會,楊度一生不留胡子,也是其特立獨行的一小佐證也。

那時的青島,乃德意誌帝國的遠東租借地,非中國政府所能管轄。民國既立,遜清的末代恭親王溥偉,前軍機大臣那桐、徐世昌和一大批總督、巡撫、大臣們,便紛紛成了膠澳租界的寓公。在眾多寓公裏,楊度既不算大官亦不算富翁,但畢竟也有過自己的房產。隻是,前些年,青島市痛痛快快地用一座又一座大殺風景的高樓大廈取代了一幢又一幢漂亮的德式洋房,現在剩下的寥寥幾幢“原裝樓”,哪有屬於他楊度的寸磚片瓦!

不過,雖不是前朝重臣,但楊度的才幹還是贏得了那個時代幾位想改天換地的人的共同尊重—這邊,袁世凱拿他當心腹;那邊,孫文、黃興引他為知交。民國元年(1912年)夏秋,袁世凱邀請國民黨兩大領袖孫文、黃興相繼入京會晤,楊度即因與雙方均有密切關係而應邀從青島趕回北京。

盡管國民黨已是國內第一大黨,但麵對人家的邀請,楊度卻很不客氣地拒絕了,而且,拒絕的原因很難聽。他告訴黃興:貴黨隻有“取消政黨內閣之議”,“度方有可效力之處”。他反對由某一黨派操縱內閣,哪怕其黨魁是自己的同鄉好友。正努力謀求組閣的國民黨人聞此惡言,對他恨之入骨。難怪早就有湖南人宣判其為“漢奸”了,不是孫文專電湖南都督譚延闓,令其保護楊度之家屬與財產,楊氏一家沒準兒早就灰飛煙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