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恍然大悟地說:“我原來認為讓日本人租房地做點買賣,同意他們在延吉、琿春派駐幾個警察管理朝鮮人維持治安,那有什麼關係呢?不料內容是這樣啊!你們的報告和解說,跟我當時聽到他們念的根本不一樣!”隨即大罵:“日本人沒有好心腸,全是插圈設套轉彎騙人。”
記住了!日本人乘人之危時念給張作霖聽的,與事後提交的正式外交文件,“根本不一樣”!所以,張大帥囑咐羅等人:
咱們絕對不能承認日本在袁世凱時代所提“二十一條”要求以內的事,免得東三省父老兄弟罵我是賣國賊!
按張大帥的指示,羅靖寰等人一直以拖延戰術敷衍日本人。此次張作霖要回到奉天了,日本又乘虛而入,逼他在那份既是欺詐又是霸王的條約上正式簽字。
與張家有世交的大元帥府電報處處長周大文回憶:5月17日,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求見張作霖:
當時聽到張作霖大聲嚷著說:“你們這樣不講交情,來乘機要挾,我豁出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賣國家的權利,讓人家罵我是賣國賊,叫後輩兒孫都跟著挨罵,那辦不到!……”
此前,他甚至當著這位日本使節的麵,怒不可遏地摔了自己的旱煙袋,那個名貴的翡翠煙嘴竟被摔成了兩瓣兒!
比忌“胡子”(土匪)更甚的是,張作霖最怕背負“賣國賊”罵名。還在段祺瑞執政時,張作霖就痛罵過前來解釋欲與日本簽訂黑龍江、吉林省金礦森林借款協定的段的親信:“我姓張的治理東北這些年,沒向外國人讓過一寸土,你們為了借錢養兵,連地下帶地上的和老百姓的祖墳都賣了!”說這話時,張的腰杆子一定是直的,他有資格罵別人啊—“我沒向外國人讓過一寸土”!
日本駐奉天總領事吉田茂是著名的日本外交家,某次為中日交涉,曾向張盛氣淩人地說道:“你要真不接受的話,日方當另有辦法。”張乃反唇相譏地答道:“怎麼說?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盡管拿出來,難道又要出兵嗎?我姓張的等著你們好了!”說完話,就起身送客,弄得吉田很難堪,隻得辭職離開沈陽。
日本人小看了張作霖。他們本以為這個沒多少文化的土匪出身的軍閥不會有什麼政治智慧,等他們眼見這個難纏的東北統治者越折騰越厲害,直至入主中南海成為大元帥後,方知他們遇到的是一位大智若愚的太極拳高手,一位不可能向他們低頭的血性男人。
卑鄙的日本人隻能靠謀殺來解脫困境。羅靖寰即分析過,此條約未簽,“無疑是日本害張作霖的原因之一”。
在離開人世之前的幾年,老邁的張學良曾顫巍巍地告訴香港鳳凰衛視的節目主持人,父親“有宏才,度量大,但沒有大略”,而蔣介石“有大略,無宏才”,如果他們兩人合作,“不僅可以征服中國,還可以征服世界”。張學良還認為:父親非常愛護老百姓,東北人擁戴張氏父子是因為他們“沒有刮地皮”;實際上父親是愛國的,他隻是表麵上應付日本人,並不真正答應他們的要求;日本人感覺上了張作霖的當,後來便下手害死了他。
是呀,這麼現成的答案,為什麼總不被權威教科書采納呢?一說到張作霖之死,為什麼總要繞舌說上一通似是而非的原因?
張作霖署名的最後一份聲明是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2日發表的《息爭通電》,他宣稱將退出北京,此後國事“悉聽國民裁決”。此前,這位仿照老友孫中山模式擔任了“大元帥”的大軍閥,已經做出比較開明的政治決定:於讚成三民主義之外,加上“民德主義”以尊崇舊道德,改稱“四民主義”;南北雙方停戰;合並南北政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