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此類借“嘴”的方法列舉如下:
(1)找個“媒婆”傳信息。
從前社會上有一種人,叫做“媒婆”,專門從事介紹男女相識、牽線搭橋的行當。那時候男女授受不親,結婚前不能戀愛約會,有什麼要求願望全靠她來傳遞,可以想象這項工作何等之難!如果沒有一副伶牙俐齒,不會察言觀色,沒有一套過硬的交際本事,恐怕是難以勝任的。
如果你在求人時,能夠找到這樣一位人才,讓他盡其所能,從中撮合,傳遞信息,論理說情,真是再好不過了。
(2)拉出“婆婆”來墊背。
孫犁在《荷花澱》中描寫幾位婦女在一起聊天的情景:
“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裏來,大家商量。‘聽說他們還在這裏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這幾個青年婦女的丈夫都參軍走了,她們的共同心理是很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駐地探望一下。但是,由於害羞,不好當著眾人直接說出來,就各找了一個借口來表達本意,仿佛到駐地去理由是充分的,非去不可。這就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意願。
這種假借他人之口的表達方式,常常是從側麵切入,暗中點明自己要說的最主要的意思。
(3)讓對方主動說出口。
尷尬,有時是相對的,而不是相互的。同一句話,己方難以出口,由對方先開口,說出來卻可以自然而然。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準備借助於好友趙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可就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某的第二天,趙某卻突然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
幫忙料理完後事,王某是這樣對趙夫人說的:“真沒想到趙哥走得這麼早,我們的合作才開始呢。這樣吧!嫂子,趙哥的那些關係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麵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難大嗎?要幹的話,早一天好一天。”看他,絲毫沒有追款的意思,卻還豪氣衝天,義氣感人,其實他明知趙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幹下去。結果呢?趙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生意上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幹下去,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
(4)不妨借個“羊”替罪。
英國一家珠寶店開張營業,正當顧客姍姍而來時,突然女王陛下駕臨。她徑直走向珠寶首飾櫃台,並對周圍驚喜交加的人們點頭招手,微笑有度。女王禦駕光臨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家新店鋪的聲譽驟然倍增。前來參觀、選購的人群熙來攘往,熱鬧非凡。沒有趕上這一盛況的,也紛紛聞風而來。
後來,人們才知道——更多的人也許很難知道,那天光臨的並不是“女王陛下”,而是一位麵貌酷似女王的老百姓——珍妮女士。由於她有那麼難得的相貌,這家珠寶店老板將她重金聘下,作為珠寶店的廣告模特兒,並讓她在開張之日正式出常這一招真是事半功倍,取得了花幾十萬英鎊廣告費也難以收到的宣傳效果。
自然這種事待人弄明白時,老板會說他並沒有講那是女王駕臨,是顧客自己誤認珍妮女士為女王的,此事與店方無關。真的有了官司,“替罪羊”肯定是一大群。顧客們沒有把柄,也拿這巧施借口的老板沒辦法。此法在許多場合中,都有很大用常
一天,一位辦理房地產轉讓的房產公司推銷員來到一位朋友家,帶著朋友的朋友的介紹信。 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後,他就講開了:“此次幸會,是因為我的上司趙科長極為敬佩您,叮囑我若拜訪閣下時,務請先生您在這本書上簽名……”邊說邊從公文包裏取出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於是,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在這裏,趙科長的仰慕和簽書的要求隻不過是個借口,目的是對這位朋友進行恭維,使他開懷。
在被恭維者麵前,若以第一人稱的語氣這樣說,則必有諂媚的味道,會使人很容易覺察其目的。但這位高明的推銷員有意撇開自己,用“我的上司是您的忠實讀者”這種借他人之口的迂回之法,就比“我崇拜您”更巧妙、更有效,更容易使人接受,尤為高超的是,一旦遭到拒絕,是第三者的麵子不夠大,與本人無關。這個第三者無形之中成了一個擋箭牌。
有的時候,擋箭牌僅僅是為了遮羞而已,可少了又斷然不行,比如要問一些敏感話題。但市場調查的問卷中頗多是必須問到年收入、地位、學曆等很難獲得回答的事項。因此,在進行這類調查時,詢問者有時會改變詢問的方式,使對方容易回答。
反過來說,即使是非常強烈的反對意見,隻要借社會大眾或不在場的第三者的口氣來表達,多半不會引起直接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夫婦都慣用“都怪他不好”來找借口,而雙方又都心照不宣地樂做替罪羊,別人也多半會看到爭吵而原諒了他們的過失。例如,赴宴遲到,夫婦彼此可以互相責備:她換件衣服換那麼久,或者他找地圖、找路,找得太久。
以一人之力,借眾人之口,這種技巧是非常有力量的,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說話技巧。因為當你引用別人的話的時候,首先,它就使你不孤立,表示不管你怎麼說,別人也都會同意;或者別人這麼說,你隻是加以發揮。其次,你引用別人的話,有個好處,就是把那些人拉到你的陣線上來了。在各種講話場合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這就要求講話者一定要機警、靈敏,有隨時可以應對一切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包括超前應變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調節具體的策略和措施。在講話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冷嚐尷尬局麵,或談話觸及他人隱私、隱痛的時候,就不要再繼續談下去了,要立即轉換話題把自己引到有利區域。
約翰·洛克菲勒是世界著名的富翁,可他在日常開支方麵卻很節儉。一天,他到紐約一家旅館去投宿,要求住一間最便宜的房間,旅館經理巧言相勸道:
“先生,您為何要住便宜的小房間呢?您兒子住宿的時候,總是挑最豪華的房間呀!”
約翰·洛克菲勒答道:“不錯,我兒子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父親,可我沒有啊!”
這個例子中,約翰·洛克菲勒將自己有錢的問題巧妙地改換成父親是否有錢的問題,從而轉換了談話的方向,使自己順利地擺脫了困境。碰到類似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應對策略:
(1)巧變角度轉換話題。
巧變角度是指運用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和體驗的不同,把對方的話從多方麵加以理解,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考慮來進行闡述,進而達到轉換話題的目的。
(2)借題發揮巧轉話題。
借題發揮的轉換話題,是指根據說話時的情景或者是身邊的事物等為話題去轉變,但在轉換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巧”,才能使對方無言以對,心服口服。
老劉的一個老同學來家裏看望老劉,兩個人在客廳裏天南地北的聊著天,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用晚餐的時間了。老劉有個小兒子,才五歲,跑到老劉旁邊趴在他肩膀上咬耳朵。老劉和同學聊得正高興,很不耐煩地對兒子說:
“這麼沒有禮貌!當著客人的麵咬什麼耳朵?叔叔不是外人,有話快說!”
兒子一聽爸爸這麼說,就大聲說道:“媽媽叫我告訴你,家裏沒有菜,不要讓客人在家吃飯。”
一時之間兩個大人都愣住了,多尷尬!怎麼解釋啊?
老劉腦筋一轉,伸手抱起兒子,用手指刮了一下兒子的小鼻子,然後說道:“你媽媽今天這麼給麵子!以前家裏來客人她都讓在家裏吃飯,今天居然大方得要到外麵飯店去吃!好!咱就聽你媽媽的,不在家吃,去外麵飯店!”
尷尬局麵的出現,往往是刹那間的事情,如果缺乏鎮靜,那隻能是手足無措、亂上加亂。老劉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算是百年難遇的了,他居然還能保持鎮靜,隨機應變、巧妙發揮,可真算是一個應變高手了。
(3)以假亂真,虛實參半。
以假亂真,虛實參半技巧,是指在交談時,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亂真,運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策略,巧妙地改換話題。
明初時期,有一個知府姓曹,自稱是曹操的後代。一天,他去看戲,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趙生把曹操的奸詐陰險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見自己的祖宗被辱,不覺大怒,當即派差役傳趙生治罪。
差役欲帶趙生,趙生不明白原因,差役就把原因告訴了他。趙生便隨差役進府。曹知府見趙生昂然而來,拍案喝道:
“爾等小民,見本知府怎不下跪?”
趙生瞪眼回答道:“大膽府官,既知曹丞相前來,怎不降駕而迎?”
曹知府氣得臉色鐵青:“你,你,誰認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戲假扮的!”趙生冷笑一聲說:“大人既然知道我是假扮者,又為何當真,欲將我治罪呢?”曹知府隻好放了趙生。
趙生就是運用了以假亂真的技巧,把曹知府的荒謬、無理取鬧,如法炮製,運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策略,使對方的謬論不攻自破,巧妙地轉換了話題。
(4)避重談輕,轉移注意力。
避重談輕,轉移注意力是指在談話時,提出一個更新鮮有趣的話題,利用好奇心理,把對方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改變談話方向,叉開原來的話題。
例如:當孩子看到火車時,常常會問:“媽媽,火車為什麼跑得那麼快啊?”
而這個問題一句半句也講不清楚,就算講,那些深奧的道理小孩子也未必能理解,於是你可以說:
“是啊,火車跑得可快了!過幾天媽媽帶你去姥姥家,咱們就坐這麼快的火車。”
這樣孩子多半是會高興得拍著小手,說起去姥姥家的事了。
這個例子就是利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通過說起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而回避孩子的問題,使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從而轉換了話題。
又如:周一上班,公司裏的員工都在談論周末市裏舉辦的展銷會。公司裏的小王對穿著很在意,所以一直在與同屋的小麗講展銷會上服裝怎麼樣怎麼樣,小麗不喜歡這個話題,可作為同事又不好直說,她就順勢說道:
“昨天的展銷會我也去了,真的不錯,那裏的數碼產品特別齊全,價格也合理,我還買了一數碼相機呢……”
就這樣小麗順著她的話,把小王的注意力從服裝上轉到了數碼產品上,從而把談論服裝的話題也就轉到了數碼產品上。當我們用讚美來肯定對方時,他心裏的甜蜜,會比世界上最甜蜜的食物要甜上一百倍。
在一個停車場裏,圖書推銷員比恩·崔西看見一位先生開著一輛桑塔納過來,停在了車位上。於是,他便走過去向那位先生推銷書。當那位先生拿著書翻來覆去想買又不想買的時候,崔西滿臉堆笑地說:“先生,我會經常在這一帶賣書,您下次再開著奔馳過來時,希望您還認得我。”
那位聽得非常開心,很高興地說:“一定會記得你,一定會記得的。”聽他的語氣,好像過不了幾天,他就能開上奔馳了。他又對崔西說:“咱們到車上坐一會兒,我再看看還可以買哪幾本。”
崔西知道,如果自己幫助他下決心的話,他一定會向自己買一批書。於是,他繼續給那位先生肯定其夢想:“等您下次開著奔馳來的時候,車子那麼豪華,恐怕我都不敢坐了。您這麼年輕,就有這麼高的成就,我真的很佩服您!”
他也笑了,婉言地肯定了崔西一番,最終給崔西下了定單:“你手頭上的這12套書,每套給我50本,我想買回去讓我公司裏的員工都看一看。這是定金,這是我的名片,上麵有我公司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