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謊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綠洲。對善意的謊言,我們大可以正麵的、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它。善意的謊言非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謊言,我們不該抵製它,更不應該詆毀它。

善意謊言必須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寬人之心、利人之事為目的。謊言的設計應該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緊張造作和誇大其辭,都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和反感。人人都喜歡玫瑰的花,而不喜歡玫瑰的刺。批評就像根刺,稍不小心就會把人刺傷,往往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相反會引發對方的不良情緒和反抗心理,甚至會傷害一個人的寶貴自尊。試著體會別人的心情,采用其他的方式,會更容易讓人接受。因為,批評也是一門藝術。你需要給它裹上糖衣。

美國前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發現他的女秘書長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經常出現差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女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女秘書受寵若驚,柯立芝接著說:“但你不要驕傲,我相信你處理的公文也能和你的模樣一樣漂亮。”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處理公文很少出錯。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好奇地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柯立芝說:“這很簡單,你看見理發師給人刮胡子嗎?他要先給人塗肥皂水。這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疼。”

柯立芝的批評方法卻反映了他的另外一種觀念: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而且更利於行。隻要您用適當的話語和表達方式,會使您和對方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如果我們能夠注意到以下三點,你的批評既是忠告也更易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順耳多了。

(1)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

說到底,忠言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因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必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產生你教訓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緒。

(2)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

例如,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終沒有辦好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批評。如果你這時不適時宜地說:“如果不那樣就不至於這麼糟了”之類的話,即使你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也很在理,而部下心理卻會頓生:“你沒有看見我已經拚命了嗎!”的反感,效果當然就不會好了。相反,如果此時你能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的安慰話,然後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是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外,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則上說:提出忠告最好一對一,避開耳目,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

(3)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

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同時還有以下的具體方法供大家參考:

(1)善意的批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過錯,就應該指出來,提出批評,加以改正。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我們既批評過別人,也被別人批評過。批評他人時,一定要講究策略,我們需要真誠的讚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評。

在英國一個名叫亞皮丹的博物館中,有兩幅藏畫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體骨骼圖,另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一位名叫“約翰·詹姆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的作品。麥克勞德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他忽發奇想,要親眼看看狗的內髒是怎樣的。於是,他跟幾個同學偷偷套住一條狗,宰殺後,把狗的內髒一一剝離、觀察。校長得知後極為惱火,因為這條狗正是校長家養的,而且是校長最喜歡的狗。校長決定對這幾個孩子進行處罰。處罰的決定出來了,麥克勞德被罰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圖。這實在是出人意料!校長認為,孩子們的舉動,是受好奇心驅使,而好奇心正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原動力。校長從麥克勞德的不當行為中看到了積極因素,所以,他采取了一個既理智而又巧妙的處罰方法,既讓麥克勞德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又保護了他的好奇心,還使他有一個學習生理知識的機會。麥克勞德知道自己錯了,決心改正錯誤,接受處罰,認認真真地畫了兩幅圖交給了校長。在許多年之後,校長將他保存的這兩幅圖捐獻給了博物館,因為那個時候麥克勞德已為這個國家更為他這個小學校長帶來了巨大的榮耀。麥克勞德沒有辜負校長的一片苦心,他後來成為了一名著名的解剖學家,研究發現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而在此之前,人們還認為糖尿病是無藥可治的。他也因此於1923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可以說,麥克勞德的科學成就,是與校長的苦心引導分不開的。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不是采取粗暴批評的態度,而是采取辯證的眼光,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善意地進行批評教育,很可能就為孩子的未來打開了一扇成功的大門。這也許就是麥克勞德的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吧。

(2)含蓄的批評。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來到他公司下屬的一家工廠。當時正值中午,他看到幾位工人正在抽煙,而在他們的頭上,正好有一塊“禁止吸煙”的大牌子。企業家笑著走向他們,遞給他們每人一根香煙。平靜地說:“師傅們,如果你們可以到外邊去吸這根香煙,我將感激不荊”工人們立刻意識到自己違反了規定,同時,也更加尊重他們的老板了。

當麵指責他人,隻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和尊重。

(3)感化的批評。

一位汽車司機違章行車被攔截。交警敬過禮之後,遞給他一張卡片,司機以為是罰款單,可接過卡片一看上麵卻印著一行字:安全行車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和朋友一起相約踏青,碧綠茂密的草坪,看上去柔軟舒適,真想上去躺一會兒。剛想把腳踏入草坪,卻看到一塊牌子“青青芳草何忍踐踏”。於是把腳收回。

曾幾何時,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禁止×”的標語,忽然在不經意間發現,這些禁止的標語都換成了溫馨的提示。這種“感化”的批評比強硬的措辭更富有說服力和人情味,起到了糾正錯誤行為的效果,這也是一種批評的藝術。

(4)幽默的批評。

幽默的批評就是在批評過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雙關語、形象的比喻等,緩解受批評者的緊張情緒,啟發被批評者的思考,增進相互間的感情交流,使批評能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特意幽默的方式能點到批評對象的要害之處,含而不露,令人回味無窮。

在一個秩序很亂的課堂上,有的學生交頭接耳地講話;有的學生望著窗外看風景;有的學生則呼呼睡大覺。老師忽然停下了講課,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正在講話的同學能像看風景的那位同學那樣安靜,那麼沉浸在夢鄉的同學一定會睡得更加香甜。”此言一出,引起了全班同學會意的大笑。

(5)商量的批評。

據心理學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錯誤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因此,在交際中,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 必要時可以委婉地暗示自己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把指責變成商量。

一次,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和夫人克萊門蒂娜一同出席在一位政府要人家中舉行的晚宴。席間,一位法國外交官將一隻自己很喜歡的小銀盤偷偷塞入懷中。但他這一小小的舉動被細心的女主人發現了,她很著急,因為那是她最喜愛的一套古董餐具中的一件,對她來說很重要。

女主人決定向丘吉爾夫人求助。於是,她偷偷把這件事告訴了克萊門蒂娜。丘吉爾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語一番。隻見丘吉爾微笑著點點頭,隨即用餐巾作為掩護,也“竊缺了一隻小銀盤,然後走向那位法國外交官麵前,很神秘地掏出了口袋裏的小銀盤低聲說:“看,我也拿了一隻銀盤,它看起來真可愛!不過我們的衣服已經被弄髒了,所以應該把它放回去。”外交官聽了立刻表示讚同,兩個人一起把盤子放回了原處。於是,小銀盤物歸原主。

丘吉爾夫婦得到女主人的求助後,並沒有直接指責那名外國外交官的錯誤,而是如法炮製也“偷”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然後,以小銀盤會弄髒衣服為由與那位外交官商量應該把東西放回去。這樣做既給了那位外交官一個台階下,維護了他的麵子,又使得古董餐盤物歸原主。

(6)批評要有“度”。

要把握批評的“度”。批評的話不在多,而在精妙,要語言精練,一語中的。言語囉嗦,拖泥帶水,東拉西扯,不僅衝淡了主題,使人不得要領,而且也是對當事人不尊重的表現。讓人雲裏霧裏,不知所雲,甚至會產生急躁情緒,也就達不到批評目的了。

要想改變一個人而又不傷害感情,甚至讓對方感激或者更喜歡你。最有效的方式是:選擇適當的批評方式,間接暗示對方,提醒其所犯的錯誤而不是直接嚴厲地指責。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西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雄辯是銀,沉默是金。”中國人則流傳著“言多必失”和“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樣的濟世名言。這些都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要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自己到底是要多說還是少說,不到需要的時候就不要說或者少說。

傑爾·厄卡夫是美國自然食品公司的“推銷冠軍”。一天,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把蘆薈精的功能、效用告訴顧客,女主人並沒有表示出多大的興趣。傑爾·厄卡夫立刻閉上嘴巴,開動腦筋,並細心觀察。

突然,他看到陽台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便說:“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難見到。”

“你說得沒錯,這是很罕見的品種。它叫嘉德裏亞,屬於蘭花的一種。它真的很美,美在那種優雅的風情。”

“確實如此。但是,它應該不便宜吧?”

“這個寶貝很昂貴的,一盆就要花800美金。”

“什麼?我的天哪,800美元?那每天都要給它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地養育它……”

女主人開始向傑爾·厄卡夫傾囊相授所有與蘭花有關的學問,而他也聚精會神地聽著。

最後,這位女主人一邊打開錢包,一邊說道:“就算是我的先生,也不會聽我嘀嘀咕咕講這麼多的,而你卻願意聽我說了這麼久,甚至還能夠理解我的這番話,真的太謝謝你了。希望改天你再來聽我談蘭花,好嗎?”

隨後,她爽快地從傑爾·厄卡夫手中接過了蘆薈精。

是要想做一個會交談的人,首先就必須得做一個會傾聽的人。也就說要先做一個好聽眾。

傾聽,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傾聽,即細心聽、用心聽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第二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交流、協作、共事,是否善於傾聽,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係到能否與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關係到能否善於與他人合作,利用別人的智慧。傾聽也是一種學習,一種溝通,一種尊重。在傾聽中,我們會了解到很多信息,獲得很多思想;會點燃思維的火花,產生思維的靈感。

“傾聽”主要有三個層次:

層次一:在這個層次上,聽者完全沒有注意說話人所說的話,假裝在聽其實卻在考慮其他毫無關聯的事情,或內心想著辯駁。他更感興趣的不是聽,而是說。這種層次上的傾聽,導致的是關係的破裂、衝突的出現和拙劣決策的製定。

層次二:人際溝通實現的關鍵是對字詞意義的理解。在第二層次上,聽者主要傾聽說話者所說的字詞和內容,但很多時候,還是錯過了講話者通過語調、身體姿勢、手勢、臉部表情和眼神所表達的意思。這將導致誤解、錯誤的舉動、時間的浪費和對消極情感的忽略。另外,因為聽者是通過點頭同意來表示正在傾聽,而不用詢問的方式澄清問題,所以,說話人可能誤以為所說的話被聽者完全聽懂理解了。

層次三:處於這一層次的人表現出一個優秀傾聽者的特征。這種傾聽者在說話者的語言信息中尋找感興趣的部分,他們認為這是獲取新的有用信息的契機。高效率的傾聽者清楚自己的個人喜好和態度,能夠更好地避免對說話者做出武斷的評價或是受過激言語的影響。好的傾聽者不急於做出判斷,而是感同身受對方的情感。他們能夠設身處地看待事物,采用詢問而不是辯解的形式。

下麵我們來談談在傾聽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幾方麵:

(1)表示傾聽的誠意。

交談是由聽和說兩部分組成的,在交談過程中,聽和說是交替進行的,所以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很關鍵。在傾聽別人的說話時,不但要兼顧耳到,還須兼顧心到及各種器官的集中,眼睛要始終注視著對方,拿出你的誠意,真心地關注他人的話語。即使你不發表任何見解,也能使自己和同學、和朋友都產生一種相互間被信任的感覺,而從中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