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做對事,才能做成事(1)(2 / 3)

聰明的男人懂得不恥下問的好處,但有勇氣向上級領導請教問題,是更好的精進途徑。

孔子教導我們要“不恥下問”。而會做事的人,單單不恥下問是滿足不了那顆求知欲極強的心的,所以“下問”的同時更要敢於、樂於“上問”。上問,就是向領導、向比自己強的人請教。

小何和小周是同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們的成績都很優秀,兩人被分配到同一家單位。一年以後,小何提升為部門主管,小周則調到公司下屬的一家機構,地位明升實降。這是為什麼呢?

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分配到該單位後,領導各交給他們一項工作。小何在分析調查之後,提出了若幹方案給領導看,又向領導逐條分析利弊,最後向領導請教用哪個方案。這時,領導對他的分析已經很信服,當然采取了他所推薦的那個方案。然後,小何又問領導如何具體實施。

領導說:“你自己放手幹吧,年輕人比我們有幹勁。”

小何連忙說:“我剛來,一切都不熟悉,還得多聽領導的意見。”

小何的態度謙恭,意見又到位,領導很滿意,當即向幾個部門的頭頭打電話,讓他們大力協助小何的工作。

有了領導的交代,小何在實施自己的方案時又時時注意與各部門人員協調,他的工作最終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周呢?

他也作了精心的準備,方案也設計得十分到位。但他一心沉浸在工作的熱情中,全然不記得要向領導請示一下。

“還是我自己來吧!”小周想。

在小周的心目當中,領導是開明的,既然說過讓他全權處理,自然也不會幹涉,而且他也沒有和下麵人交代什麼。

但是,等小周把自己的計劃付之於實踐時,各部門人員見他是新來的,免不了有些怠慢。

小周心直口快,與某人頂了起來,這可惹了麻煩,因為這人正是公司總經理的親信。後果可想而知,他的工作處處受阻,最後計劃流產。

許多20幾歲剛剛走入職場的男人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羞於向上司請教。其實,這些顧慮沒有必要。

善於思考、勤奮愛問的年輕人,總是會得到上司的重視,也很可能對你另眼相看。

這樣會做事的人,有誰會不喜歡呢。

每一個來到社會這個大課堂做事的人,誰不想一日當三日用,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質量達到自己理想的巔峰?

男人成長法則

20幾歲,聰明的男人懂得不恥下問的好處,但有勇氣向上級領導請教問題,是更好的精進途徑。

向比自己職位低或者平級的同事請教是一種涵養,更是一種互相學習的過程。

向比自己職位高的領導請教所獲得信息和思考問題的思路,那必然是更加有令人深思的內涵。

成大事者必然有過人之處,多向這樣的人請教、學習,增益定然是更上一層。

§§§第三節“跑龍套”也能跑出“大角色”

在我們工作最初,我們如同一張白紙般來到社會謀生,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被予以重任,隻能在角落裏做一些瑣碎、單調的工作。這樣的“龍套”角色,你願意堅持下去嗎?

我們以前過於強調幹一行愛一行,強調奉獻,像一顆螺絲釘擰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其結果是壓抑了不少人個性、才能的發揮和人生價值與權利的實現。也許是壓抑得太久,反彈得太厲害,如今的員工又走向另一個極端:過於強調自身的價值,過分索取,卻忽視了責任和義務。一些大學生初出茅廬,實際經驗和業績沒多少,要價卻很高,即是一證。

雖然這方麵的例子不太具有普遍性,但“眼高手低”卻是相當多畢業生共同的通病。畢竟是第一次走上社會,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以為本領在手,天下盡在自己掌握中。不過真正做起事來,心浮氣躁的人就難免不知輕重深淺,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了。如果此人謙虛好學,過幾個月、一兩年也就有所改觀了。但很多人往往就是眼光太高,拿不起又放不下,懸在空中。

眼尖的我們不難看出來,其實這裏的所謂“工作經驗”,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工作經驗”,而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一種被社會現實打磨出來的直麵現實的態度。

說具體了,就是能在做事情時踏實認真。無論事大事小都如此。“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想要他人認同我們,何不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呢?

很多人渴望發現自己的價值,渴望成功,但卻總是在苦思冥想,不從簡單的小事做起,這樣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價值的機會和走向成功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