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理財目標是這樣的:調整家庭現金和存款的數額;進行嚐試性的理財投資;為女兒購買教育金投資和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保險;為雙方父母購買養老重疾醫療保險,並盡力滿足老人出國旅遊的想法;買一輛私家車。
這樣的家庭在城市中,收入中等,為典型的421式家庭。421的意思是雙方父母四位老人、夫妻二人、還未成年的孩子一人。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一年有14萬元,支出大約需要7萬多元。房子的貸款還有25萬元左右,還得繼續還10年。流動性資金大約有9萬元,基本符合正常的家庭財產的一個流動資產比例配製。這剩下的流動資金該如何進行投資呢?
先來說說保險:因為王先生是大學教師,可以享受國家統一的教育級別的福利和醫療,就可以省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這一筆錢。徐女士身體健康,除了養老保險和有重疾險外,也沒什麼可以補充的。隻有女兒年紀尚小,每年支出1500元購買5萬元的重疾險還是比較合適的。雙方老人的年紀都比較大,購買重疾醫療保險相對來說保費較高,不過選擇為老人買定期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可以節省一些。每年四位老人的年保費支出在5000元左右。
教育投資方麵:每年拿出2萬元為女兒做教育金投資,在十幾年後女兒的大學教育金可以達到30萬元左右,一般大學的教育支出費用足夠了。
父母出國旅遊的規劃:每年支出1萬元,5年之後,按照投資報酬率4%來計算,可以達到5.4萬元左右,這些錢滿足每位老人支出1萬元左右的出國旅遊費用。
按照這樣的理財規劃,5年內年支出在10.7萬左右。剩餘3萬多元可以存進銀行裏做儲蓄,5年之後,按照投資報酬率4%來計算,能夠積攢18.7萬元左右。這時候可以考慮買一輛10萬元左右的私家車。
所有的理財目標錢都在5年後實現了,而且日子過得還十分滋潤。有了房子,有了車子,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也有了,老人的贍養也沒有問題。誰說年收入10萬元的家庭不能過上好日子呢?
如果你賺不到10多萬,那你可以降低你的理財目標,延長實現目標的期限,先滿足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照顧家人和購買房子汽車哪個更重要,相信每個人都分得清楚。
理財不需要多麼高深的學問,也不需要多麼專業的金融知識,量入為出,化繁為簡,照顧好自己的錢,恰當地投資就是理財。學會了理財,還怕應對不了家庭出現的危機嗎?
沒有錢,也要向百萬富翁學理財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多少錢,談不上什麼富人。沒錢的人有沒錢人的活法,有錢人有有錢人的活法,在理財上,窮人和富人有什麼差別嗎?百萬富翁又是如何理財的呢?這些富人有什麼理財的訣竅嗎?下麵就來看看富翁家庭的理財方案:
真正的百萬富翁花錢不瀟灑
百萬富翁不僅能賺錢,還擁有高效理財的家庭計劃。不知道你信不信:不買新家具而把舊的翻新;選擇最便宜的電話業務;從不電視、網絡購物;修補舊鞋子;買東西用優惠券;買散裝的家庭用品。這是一個美國百萬富翁的家庭生活片段。
我們不禁會問,百萬美元還不夠花嗎?為什麼還要這樣節省?就算能省下幾個小錢,能幹什麼呀?!這樣做不過每天能節省50美分,一生又能夠節省多少?在美國,典型的富裕家庭每年在食物和家庭生活用品上的支出超過1萬美元,一個人的一生大約在40萬至60萬美元之間。如果節省一些,隻花費30萬美元,並將這些錢投資於一個理想的股票基金中,按照一般的收益率,賺到的錢將會超過50萬美元。這樣看,你會怎麼辦?你還是大手大腳地花錢嗎?
重要的不是優惠券而是從小教會孩子理財
在美國百萬富翁家裏的餐桌上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們在報紙和廣告中尋找父母用得著的優惠券。尋找優惠券,然後教他們基本的編排技術和整理歸納的技巧,把這些優惠券放在一本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文件夾裏。如果找到了,回報的不僅是一個微笑,而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這門課程不但會培養他們對價格的敏感,還能使他們學會保護自己的錢財。處理優惠券的過程中,無形地培養了孩子處理金錢能力和組織計劃的能力。
即使這些優惠券不會省多少錢,但是,以一個“計劃指導老師”的角色和孩子一起工作,讓他們參與到家庭理財中來,對孩子的將來是有極大好處的。
榜樣的力量是十分有效的,如果你能處理好自己的財務,你的孩子也會模仿你的行為。要知道,成功人士都是那些知道並懂得怎樣進行計劃和組織的人。
對首次成本麻木對動態周期成本敏感
比如,你需要安裝一個熱水器,你是自己安裝,還是找個工人來安裝呢?
“首次成本”的意思是:你自己安裝而不請一個熟練的工人節省下來的錢。雖然能省一筆錢,但是在以後的使用過程中,因為自己缺乏經驗,很容易出錯燒壞係統,如果煤氣泄漏,還會中毒,這些問題都是因為節省首次成本產生的。而工人更有經驗,技術更好,安裝的熱水器會更加持久耐用,水熱得會更快。動態周期成本指的就是在使用過程中的運作成本,整個動態周期中的資源耗費,通俗的講就是說,壞了就得修,修還需要更多的錢。
節儉不是“事事自己動手”,雖然百萬富翁大多很節儉,但是並非普通人理解的像葛朗台那樣的吝嗇鬼。隻有當節儉使家庭的經濟效率真正得到提高時,才是真正的節儉。
百萬富翁的正確做法是:不在這些不具有經濟效益的事情上浪費時間,請熟練的工人幹活會更有經濟效率。他們更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一台熱水器安裝維護得好,可能會用10幾年,這麼多年裏首次成本足以得到補償,百萬富翁就是這樣考慮問題的。
適當的方法等於體麵加省錢
百萬富翁鮑伊特擁有一套中等別墅和一輛普通的汽車,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購買一輛高級汽車或者是時髦的衣服,並不是他沒有能力購買,是因為這不是富翁的風格。
鮑伊特認為,對那些一旦購買了就會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初始價值的產品,是不值得花大價錢去購買的。比如你今天買了一套昂貴的衣服,那它在明天的舊貨市場上值多少錢?可能是原價的10%或者更少。
所以,在隨時貶值的東西上沒必要花太多的錢。富人當然有富人的場合,穿得好些也是一種需要。那鮑伊特的辦法是什麼呢?——購買正在打折的名牌服裝。鮑伊特擁有很多名牌服裝,大多是從打折店購買的。如果不合身,請人將衣服修改就是了。這也是美國40%的百萬富翁都會采取的方法。
通過這種方式,不但省了很多錢,還顯得非常體麵。鮑伊特將省下的錢購買了可以稱為古董的老式家具,這些東西,既實用,又有投資價值。
賺錢的時候算大賬花錢的時候算小賬
百萬富翁在賺錢的時候關注的是大錢,動輒幾億美金,毫不含糊。但在花錢的時候確實慎之又慎。比如一位百萬富翁曾這樣算賬:買一雙皮鞋花100美元,換過兩次底,每次花50美元。在10年中,大約穿了1600天。成本是200美元,加上鞋值20美元,總成本為220美元。把220美元在1600天中分攤,每天所需要的成本不到14美分。而他的大學生兒子每雙鞋子50美元,一年要壞掉三雙。
誰腳上的鞋子會花更多的錢?是穿幾百美元小牛皮鞋的百萬富翁,還是穿50美元運動鞋的大學生呢?
有時候,富人和窮人想的真的不一樣!
每天花一分鍾記賬,堵住財富消失的黑洞
曾經有一位名人說:“理財要先理心。”理財是一個觀念的問題,有了良好的理財心理和理財習慣,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知道理財要如何著手,或遲遲無法理財,不妨從學習記賬開始,堵住財富流失的黑洞,讓財富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記賬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自己的收支情況透明化。了解自己的收入,了解自己的支出,了解自己還有多少資金可以使用。要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可以依照下列方式進行:
財產統計:記賬首先要明白自己有什麼,了解自己所擁有的電視、電腦、家具、汽車等不動產有多少,知道自己的流動資金有多少,借給別人多少,弄清楚這些之後再做經濟資源的配置,就可以做好自己的財產管理。如果連自己擁有多少財產都不清楚,又怎麼能做好理財規劃呢?
收入統計:每個月能發多少薪水,有房的人每月能收多少租金,還有沒有其他的收入等,包括所有的現金或銀行存款都要記錄下來,並加以詳細分類。但要注意,這裏的收入隻有實際拿到的才能計算在內。現金和銀行存款是流動資金,是可以隨時支配的財產。
支出統計:即使是流水賬也要做好,為明白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錢的流向,為了堵住金錢流失的黑洞,必須每天記錄支出,並且每月月底都要彙總,持續做下去,有了比較,才能養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房租、吃飯、水費、電費、網費、交通費這些都要詳細記錄,雖然每人的情況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把錢花在哪,都一定要弄清楚,讓錢花得明明白白。
製定生活預算:參考做出的明細表,可以做一個生活預算。在做這個預算的時候,考慮每個月正常支出之外,還要注意突發情況的出現,比如感冒生病,下個月父母是不是需要自己提供一些錢,什麼時候去旅遊,和朋友、同事哪天聚餐等這些非經常性支出。該花的地方還是要花,記賬的目的不是對自己吝嗇,而是要讓金錢的來龍去脈清清楚楚。
生活支出和投資賬戶分開:每個月拿到現金,將收入減去支出,剩下的錢就可以用來進行投資了,但是投資資金和生活支出一定要分開。最好設立兩個賬簿,一方麵確保投資持續穩定地進行,最主要的是避免財富的無端流失。有了財富黑洞,影響投資金額的正常運行。不同的階段,可規劃不同的投資目標,靈活記賬更佳。總之,記賬是為了妥善規劃日常的收支情況,並能量入為出,將餘錢進行相關的投資。
當你在節約每一分錢,積攢餘錢的時候,是否考慮過自己的資產在增值?還是在不知不覺地流失?這些流失的原因在哪裏?其實都是平時疏於防範,不注意各種細微的節約造成的。買了一件很貴但不好搭配的衣服,買了幾本不怎麼喜歡看的書,把電腦的配置換上最新款的硬盤,不知道自己的信用卡還有多少錢,種種看似微小的細節都很容易造成金錢的流失,而又不能及時補足,到頭來財富也就不翼而飛了。隻要我們及時記賬,平時對容易造成財產流失的幾個方麵多加注意,堵住財產流失的黑洞,就會成功實施自己的理財計劃。
現在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計算機,在網上建立一個理財賬簿,利用一些輔助工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還在做“星光族”、“月光族”嗎?你發現自己財富流失的黑洞了嗎?你有每天記賬的習慣嗎?如果沒有,請從現在就開始記賬吧!因為記賬是理財入門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