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會花才有錢——合理理財(2 / 3)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錢都裝在美國人的口袋裏,而美國的錢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裏。雖然猶太人隻占世界總人口的0.3%,但是這些人掌握著全世界的經濟命脈。相信這些人你也不會陌生:巴菲特、卡內基、格林斯潘、洛克菲勒、基辛格、索羅斯、戴爾,他們都是猶太人,猶太人為什麼這麼有錢?

追根溯源,要提到一部奇書——塔木德。這部書不僅是猶太人超凡智慧的集大成,更是一部猶太人經商的秘籍。塔木德認為:鈔票不是傻子。知道如何使用錢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據說,洛克菲勒到飯店住宿,從來不開高級套房,隻住普通房間。侍者不解決地問:“您的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房間,您為什麼總是住普通房子呢?”洛克菲勒幽默地說:“因為他有一個百萬富翁的爸爸,而我沒有。”看來,吝嗇在有的時候和節約一樣,也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A有一家專門批發皮貨的商店,店鋪規模很小,但有一批固定客戶。其中有個客戶,我們姑且稱之為B,他每次都是騎著自行車來,進幾千元的皮貨。一年以後,A的店麵擴大了,來進貨的B也換成了摩托車,但還是進幾千元的貨。又過了兩年,A的店鋪成了皮貨批發大商場,B開了小汽車來進貨,但進貨量還是幾千元。又過了兩年,A成了裝備有意大利最先進生產線的鞋廠廠長,而B因為競爭激烈,破產了。兩人聊天的時候,A問:“這些年你賺的錢都哪裏去了?”B說:“你沒看到我的小汽車嗎?不久前我還花了幾十萬換了套新房。”A笑了笑:“我把你買車的錢用在了購買設備上,買房的錢用在了擴大生產上。”

看似是幾千塊錢的小問題,但要看把這些錢花在什麼地方。用在購買奢侈品的消費上,1000元啊,太多了;把錢用來投資,1元錢都不能浪費。中國的富商大多集中在南方,這些商人動輒幾千萬,毫不含糊。可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十分節省,每次出差總是跟下屬擠一個房間,和下屬吃一樣的飯。他們沒錢嗎?有錢人過著沒錢人的生活,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錢不是用來享樂的,錢應該花在有價值的地方!

比爾·蓋茨說過這樣一句話:“花錢就像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苦鹹難咽。”鹽的多寡掌握在廚師手裏;錢的花法,掌握在自己手裏。1000元錢不要嫌多,1元錢更不能嫌少!

善用理財之道,單身族也能很有錢

單身,不一定就是貴族。初入社會,大多數人都是從單身開始幹起的。這個時期是一個人最原始、最基本的狀態。就好像一個企業剛剛成立,能不能有好的業績,就要看自己如何運作,如何吸引外來資金,如何發展壯大。單身族理財也要遵循這個規律。

“我每月收入大約是2000元,省著點花應該是夠用了。也沒什麼生活壓力,一個人想怎麼過就怎麼過,自由是很自由,但是不節製,幾乎每個月都要透支。”在某報社工作的林小姐如是說。

一個人賺錢一個人花,看起來生活質量也不會很差。我自己養活自己,不攢錢,但也不和家裏要錢,這還不夠嗎?日常的花銷是夠了,問題是,如果有一天你生病了呢。意外情況隨時會出現,如果收入也出現了波動,那怎麼辦?這時候就必須拿出一筆錢解決緊急狀況,沒有積蓄,單身族你依靠誰?單身在順利的時候是幸福,在落難的時候就是無助。

二十幾歲的單身族社會關係還不是很廣泛,身處危機又該如何自理?所以,單身族們必須“強身健體”,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單身族們在經濟方麵大多很“單薄”,財力上很難與其他“族群”相提並論,因此,理財是單身的年輕人必修的一門課程!

善用理財之道,學會怎麼去花錢,是單身族致富的寶典。下麵這些生活技巧相信對單身的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妨就從現在開始,試試,也許,你也是一個理財專家。

一、每月領到工資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工資的一部分存入銀行。這個數目,要根據開支和花銷做估算,存的太多造成生活不便,存的太少沒有儲蓄的意義。

二、把要買的東西認真仔細地清點一下,存到電腦裏或者記在本上,然後到最合適最經濟的市場去買,不盲目買東西,改掉亂花錢的壞習慣。

三、勤儉節約。這不是老生常談,對單身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可以減少日常開支的重要環節。比如用節能燈、和同學合租房子等。其實,很多費用的支出是不必要的,這些小錢看似不起眼,但長年累月堅持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比如,有條件做飯的不如自己做,到飯館裏價錢高不說吃得也不一定很合胃口。

四、盡量少用信用卡,堅持用現金付賬。信用卡一向是銀行和商家贏利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種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花光積蓄的方式。輕輕一刷很方便,你的錢袋子送給別人也很方便!

五、什麼東西都要省著用,對那些消耗快的更是如此。平時勤於護理就可以延長壽命,提高其使用率,這樣無形之中就延長了更新的周期,節省了開支。

六、掌握一些維修技術。對常用電器和一些機械物品的維修知識,要爭取多懂一點。出現了什麼小問題,自己就可以解決,省下了修理費用。

七、壓縮人情消費的開支。年輕人多交一些朋友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人情消費上的花銷也不少,但要掌握適當、適量、適度的原則。能在家請客就在家,規模越小越好,一來自己不鋪張浪費,二來也減少了親朋好友的負擔。

這些方法,對二十幾歲的單身者來說,絕對能給你省下一大筆錢,能賺不如會省,省著點,學會花錢,把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真正的理財之道。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也是為了將來做打算,你總要戀愛,總要結婚,總要結婚,總要買房,你不可能一輩子過單身吧?

單身族們,除了花錢之外,還要學會怎麼去賺錢,除了踏踏實實地工作,還要注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收集一些理財信息,最好能利用業餘時間做份兼職,或者有能力的去進行股票和基金投資,收入也是十分可觀的。

二十幾歲,才開始自己的人生之路,什麼都要學習,再加上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單身者應該趁著現在沒有家庭負擔,業餘時間也比較多,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增長知識,提高素養,掌握技能,才能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這也是一種長遠投資

讓單身者成為真正的“貴族”,三十歲以後的人生剛精彩,請理財幫你忙!

將小氣進行到底,日子豐富多彩有滋味

安安是個典型的“小氣包”,她的朋友都給她算著呢,一年來,她168天沒請客吃飯了,319天沒到車行洗車了。不管在家還是辦公室,她絕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被同事戲稱為“節能標兵”,而她也毫不在乎,並且振振有詞地說:“咱是響應國家政策,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一年前的安安可是個典型的“月光族”,“年輕時候不好好玩玩,到老了想玩也玩不動了。現在過得好點,別的等三十歲以後再說吧。”這就是安安當時的心態,剛上了兩個月班,就跟家裏要了幾萬塊錢買了一輛車,不管有事沒事,都要開著車去,雖然從家到單位騎自行車隻需20分鍾,但她還是要開車。“有了車真爽,想去哪去哪,再也不用求人了。”這輛車,給安安掙足了麵子。

直到一天,她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售樓廣告,麵對心儀的房子,卻掏不出10萬元的首付。這時的她才翻然省,“我生平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心靈和錢包是那麼的空虛,工作了四年了,竟然拿不出幾萬塊錢的存款來。”之後,她就變得小氣起來,上班騎著自行車,車能不開就不開,還說:“油箱把油加到一半最劃算,滿箱油幾十公斤會增加油耗的,錢也就不知不覺地沒了。”

以前,她經常到洗車店洗車,現在卻堅持在家洗。在小區裏,經常能看到安安拿著一塊舊抹布,提著一隻水桶,給車“洗澡”,而且用的都是洗衣服、洗菜剩下的二遍水。她用電也很“小氣”,在家盡量自然通風,能不開空調就不開;所有燈泡都是節能燈;把待機的電器插頭統統拔掉。她說:“精打細算,小氣一點,生活更美好更有意義。”

現在的安安不僅錢包鼓了,存款多了,節約的意識也深深影響了周圍的朋友和同事,他們也成了“小氣一族”。這種生活,是對奢侈的摒棄,簡潔自然,把一切多餘的東西拿掉,隻留下精華的部分。

小氣不是“守財奴”,是一種健康的消費理念和理財思維,這種新型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節省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也並不是在所有生活細節上都要小氣,隻是有意將生活中一些可有可無的消費省去。

保持這種“小氣”理財觀念的年輕人,大多具有高學曆和不錯的工作,活得自信、灑脫,不介意別人的看法,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從理財宏觀上來說,這種理性消費不是抑製消費,而是有計劃、有目的地消費。“小氣”一點,更能培養正確、完善的理財能力。不管是從經濟角度還是教育角度來看,這樣的消費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況且,理性消費的同時還享受了真正的生活。衣食住行都采用了健康環保的方式,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無意間還為環保、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同時簡約、自然本身不就是一種生活情趣嗎?

學會了小氣,就是學會了省錢,學會了省錢,理財才有的可理,月月光年年窮,沒錢的日子味道想必也不好受。二十幾歲,做個小氣人,別和別人攀比,也別打腫臉裝胖子,錢是自己的,花一分就少一分,省一塊是一塊!

魚和熊掌兼得

——既要節約省錢,又要享受生活人的一生,從某些方麵來看,就是一個不斷賺錢和花錢的過程。賺了錢,買衣服,要買房子,買家具,買汽車,孩子上學,贍養老人,省下錢將來養老,有節餘留給子孫後代。說白了,就是賺錢、攢錢、花錢。

相應的,在理財的時候也應該抓住這三個方麵。賺錢,是開源;存錢,是節流;而花錢,特別是有效的花錢,還可以同時兼顧開源、節流兩個方麵,在理財方麵起到特殊的作用。特別是二十幾歲的人,既要節約省錢,還要學會享受生活。一個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年輕人,是沒有朝氣和活力的;一個不會花錢的年輕人,攢錢是相當困難的,賺錢也是十分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