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年輕人!躲開理財的誤區(1 / 3)

在財富之路上,我們要盡量躲開陷阱,繞過荊棘,就算沒辦法躲開,也要磨快自己的刀子,殺過去!學會躲避,很多情況下,就是成功!希望你能改變這些錯誤的理財觀念,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有錢。不要等錢多時再理財,這樣你永遠不會有錢

二十幾歲,是人生最美好的時間段。什麼都很好,唯一遺憾的是沒有錢,大部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是工薪階層,上了大學,還有的研究生畢業,可惜,還是沒有錢。每月發的工資根本攢不下幾個,尤其生活在大城市裏,吃穿住用行,無處不用錢,沒錢何來的理財呢?

於是,許多年輕人都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遊戲,有大錢才能理,小錢無所謂,小錢不用管。也許你會說:“我那點死工資,應付個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和咱沒啥關係!”事實卻是如此嗎?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小錢更需要“關懷”。不管你是幹什麼工作的,不管你賺多少錢,你同樣要麵對教育、購房、養老等這些現實需求。有錢人可能很輕鬆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人家不用理財照樣有錢。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沒錢,隻能通過理財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逐個完成人生目標。

理財和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貫穿於每個生活細節之中,比如少抽煙少喝酒,把省下的錢用於投資,這就是理財!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所有的人都需要理財。為什麼沒錢的人更需要科學合理地理財呢?假如你有10萬元,但理財不當,造成了財產損失,很可能會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連飯都沒得吃了。而那些千萬富翁就算理財失誤了,損失一半財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在“經營人生”的過程中,越窮的人就越輸不起,窮人對理財更要嚴肅謹慎地去看待。所以,理財首先要學會理心——理財是伴隨人生最重要的大事!

我們生活周圍的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你可以隨處可見什麼經濟縱橫、財經報道等為那些商業巨子服務的理財“特權區”。但是,你千萬不能把理財當做少數人的特權,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那你就永遠不會有錢!

芸芸眾生,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中下底層。初入社會身無固定財產的二十幾歲年輕人更不能逃避理財,即使微不足道的小錢也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甚至可以“鹹魚大翻身”!

認為理財和窮人無關的人,有的確實沒錢,總是抱怨物價太高,工資再漲也趕不上物價變化,自怨自艾,恨不能生在富貴之家;還有的認為自己賺錢自己夠花就行了,安心做自己的“月光族”,這是對人生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還有的人憤世嫉俗、輕蔑投資理財,認為這是追逐銅臭、俗不可耐,這是價值觀認識不正確的緣故。

實際上,這些人一方麵都在深切體會著金錢對自己的巨大影響,另一方麵卻又不屑於追求財富。陷入了自我矛盾的怪圈,隻能庸庸碌碌,一窮到底!隻有正視金錢,合理理財,努力賺錢才是一個二十幾歲年輕人應該做的事,再不行動就晚了!

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理財方法,1000元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論收入多少,都要將每月薪水的10%存入銀行,保持“隻進不出”,才能為將來聚斂財富打下堅實的基礎。滴水成河,聚沙成塔,小錢也能變大錢!

總之,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如果懂得充分利用,時間一長,效果驚人。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正確的認識和持之以恒的決心。給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個忠告:不要等錢多時再理財,那樣你永遠也不會有錢!

錢不是省出來的——隻存銀行不可取

在摩西的書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卡恩站在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前,羨慕地看著琳琅滿目的各式商品。在他身旁有一個穿著非常體麵的紳士,抽著雪茄,也看著這些商品,不過顯得很悠閑。

卡恩聞到了雪茄的香味,恭敬地對這位對紳士說:“您的雪茄真好聞,想必不便宜吧?”紳士說:“兩美元一支。”“哦,真是……那您一天抽多少呀?”“10支”。“天哪!您抽多長時間了?”“到現在有40多年了。”“真是太可惜了,您算算,如果不抽煙,這些錢足夠買下這幢百貨公司了。”“那這麼說,您也抽煙?”“我才不抽呢。”“那您買下這幢百貨公司了嗎?”“沒有啊。告訴您,其實這幢百貨公司就是我的!”紳士笑著說。

不得不說,卡恩是個聰明人。因為第一,他算賬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能算出每支兩美元,天天10支,40年的雪茄煙錢能買一幢百貨公司了;第二,他勤儉持家,懂得節省節約,並身體力行,從來不抽一支兩美元的雪茄。

你認為卡恩真的是個聰明人嗎?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也許你已經步入了理財的誤區!卡恩的聰明和紳士的聰明相比,你認為哪個才是你想要的?

當然,我們想要一幢百貨公司了!所以,省吃儉用是賺不到錢的,錢是靠錢生出來的!

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好品質,尤其是正處於人生初始階段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但是,我們除了要節儉外,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賺錢。那些隻懂把錢存在銀行裏的人,是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富翁的!

高收益就意味著高風險。很顯然,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而且都認為把錢放在銀行裏是最安全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把錢放在銀行裏也會虧損,通貨膨脹這個概念相信你也不會陌生,一旦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你在銀行的存款就會迅速消失。據專家分析,現在老百姓的存款現在躺在銀行就是在以3%的速度縮水!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仍然願意把錢存在銀行呢?實際上,還有這樣的原因:一方麵明明知道存銀行就等於貶值,但是又不了解其他比較安全的投資渠道。

錢是什麼?許多人認為放在自己口袋裏或存在銀行裏的紙幣才叫錢。其實,存款隻是資金存在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投資,隻不過放在銀行裏罷了,還有一些效率更高的投資方法可以“讓錢生錢”。

對於拿著固定工資的二十幾歲的工薪階層,可以做一些儲蓄,但是不要把錢全部都放在銀行裏。可以適當投資一些風險低、回報比存款利息要高的理財產品,比如人民幣理財產品、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和保本基金等,投資這些理財產品本金比較安全,雖然給出的收益率沒有絕對的保證,但收益率波動範圍並不大,而且收益率要比銀行存款利息高很多。

想在三十歲以後成為富翁嗎?請你不要學習“聰明”的卡恩,請你不要把錢放在銀行裏,請你學會怎麼去投資理財,錢不是存來的,錢是賺來的!

總想一夜暴富,很容易被套住

——不要輕易相信股神的話好,聽你的,不把錢放在銀行裏,那咱們就去投資!投資不是能發財嗎?投資是能發財,但是投資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致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易衝動,經常犯這樣的毛病,所以,一定不能輕易就相信那些“股神”的話。

把錢都放在銀行裏或者換成黃金、珠寶存在保險櫃裏的人把安全、保障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可以說這樣的人完全沒有理財觀念。但是,把所有的錢投在股市或者基金中的理財觀念也是要不得的,一下子被套住,錢沒了,悔之晚矣!

首先我們要明白,理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生都要做好的工作。對於那些夢想一下子就能變有錢的人隻能去買彩票了,但是據國外經濟學家的統計,很多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人在10年內將回到原本的生活。

對財富的過度向往,容易導致非理性的理財觀念。愛因斯坦曾說過:和智商在120以上的可以談物理,和智商在100左右的可以談文學,而和智商低於80的人則隻能談股票了。雖然有些片麵,但也揭示了一些股民和投機者的姿態——跟風投資。

理財專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股神”說該選哪個你就選哪個;現在流行什麼就投什麼。這種人雖然有投資觀念,但還不如沒有呢!而寧願冒風險,也不願從事低風險投資,希望“一夜暴富”的人,往往出現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情況。當然並不是說不投資,隻是提醒投資者在行動前必須熟悉自己投資的品種。炒股票,你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投基金,你要清楚基金公司的業績。一定要在投資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巴菲特有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在別人瘋狂時冷靜,在別人冷靜時瘋狂。投資市場綜合來看羸利的人總是少數。所以,如果不能戰勝人類的趨利秉性,進行冷靜的思考,很有可能賠光光!

知道目標是行程的一半,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個人理財。一些人為了存折上的那串數字像老葛朗台一樣斂財;有的人賺錢了就大肆揮霍,仿佛投資理財所得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理財觀。成功的個人理財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合理、長遠的目標,根據所定的理財目標去部署投資計劃,並付諸行動,最終實現發財致富的夢想。有了具體的目標,投資的時候才能更加理性,才能意識到現在所作的決定將與以後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就能摒棄一夜暴富的狂妄目標!

理財不是一夜暴富。對於絕大數年輕人來說,應著眼於長期目標,將來你花錢的地方多著呢。不盲從,不驕縱,相信自己的理財能力,合理投資,才能提高未來的生活水平,實現養老、子女教育等長期財務目標。

理財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保持“長期投資,分享收益,規避風險”的心態。

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的,對財富的向往是無窮的,有一夜暴富的心態也是正常的。但是,賺錢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品質,讓理財走上正軌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都不能犯了理財的大忌——急於求成,盲目跟風!“股神”的話可以聽,但要有選擇地聽,對自己有幫助的可以參考,但也不要輕信。自己才是自己最可靠的“股神”,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三十歲當個名副其實的大富翁!

如何避免越理越窮——雙薪家庭理財的訣竅

“快生寶寶了,家裏應該裝個空調了,可是老公竟然叫我自己出錢。他還振振有詞地說:‘我每天接送你上下班,你也沒付我油錢啊!’聽了老公的話,我覺得很寒心。”一位準媽媽在某個論壇上向網友們大吐苦水,雖然有點誇張,但從某些方麵也透露出現在很多雙薪夫妻為了“家用”負擔,而引起爭執的情景。

雖然兩個人各賺各的錢,但是花錢可不能各花各的。二十幾歲,80後的小青年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習慣了“吃獨食”,結婚了以後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理財的時候,尤其如此。我們的上一代家庭多半是男主外、女主內,雖然隻有一份薪水,但是你不也上了大學了嗎?你家不也住上好房子了嗎?那點錢,還不照樣贍養老人,短中長期理財目標幾乎都能實現。

現代家庭主流已漸漸演變成雙薪夫妻,各拿各的薪水,各管各的錢,結果兩個人都經常大歎“無財可理”、“愈理愈窮”!事實上,夫妻如果不共同理財,很難實現資產的增值。就像那位在網絡上吐口水的準媽媽所說,兩人連家用分攤都擺不平,何談共同理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