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四:因為別人是這樣投資理財的,所以我也這樣
“大多數人都這麼辦,跟大流總不會有錯的!”正如追星、求學、就業等很多事情一樣,在理財領域,大多數人也抱著一種從眾的心理,盲目地選擇與身邊其他人相同的投資理財產品,形成一種“羊群效應”,卻沒有認真地考慮一下,這個投資產品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自己能否承受相應的風險,是否導致了自己的機會成本損失。
例如,用於子女教育基金或自己養老基金的資金積累,本來應側重於其的安全和長期穩健的收益增長,但看到股市火爆,別人在股市搏殺中屢有斬獲,不禁自己也心癢癢的,終於耐不住寂寞殺了進去,不料行情急轉直下,弄了個雞飛蛋打,後悔莫及。
又比如,某些人一味地強調風險,固執地將所有資金都放在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產品中,卻無形中導致了機會成本的損失。像從2005年7月至今一直波瀾壯闊的股市行情,絕大多數股票基金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收益,如果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適當地拿出一部分資金擇機而入的話,將獲得高於銀行存款利息數十倍的收益。因此理財投資決不應該是盲目和僵化的,一個理智高明的投資者不應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應該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專業知識技能、資金積累的時間限製和用途需要,合理地選擇投資工具,科學地搭配組合,以求得投資風險與收益的最佳結合。
觀念五:自己沒有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沒法理財
“我又沒學過理財,我怎麼會呢?”其實理財並非某些人想象中那麼高深莫測,遙不可及,有時它可能簡單到就是一念之差,舉手之勞。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科技手段的日益發達,沒有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的人們可以借助一些專業的金融或顧問機構,甚至專門的金融產品輕鬆地實現投資理財。
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開辦了個人理財中心、理財俱樂部,由專業的理財客戶經理幫您出具理財投資報告,設計投資理財方案。同時許多的理財產品也體現了幫您理財的特征,例如證券投資基金就是在集合了廣大投資者的資金後,由專家團隊在證券市場上投資操作,即使您平時忙得無暇一顧,對證券知識一無所知,也可以分享到國民經濟增長的豐碩成果。
銀行、基金、證券公司推出的一些新業務也可使普通投資者隻需舉手之勞,就可一勞永逸。 比如,一次簽約就可每月將您工資的一部分自動從代發工資的活期賬戶轉入零存整取或是定期賬戶,從而避免利息損失;隻需一次簽約,在每月特定時間自動幫您將指定金額的資金投資購買投資基金,進行長期固定投資。因此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已不再是理財的必要條件。關鍵是,要具備理財的意識。
觀念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幻想一步登天
“我理財怎麼遲遲看不到效果呢?”持這種看法的人,總是希望自己今天理財,明天就能發財,往往見不到“效果”就匆匆“鳴金收兵”。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一個人理財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不是理財技術和手段,而是理財的心態。做好理財需要耐心和恒心,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和方法,而後應持之以恒,一如既往,朝三暮四終將一事無成。同時理財要有一顆平常心,任何希望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心態都是不可取的。
理財是一個類似馬拉鬆漫長的過程,考驗的是持久力,而不是一時的爆發力,正如前文所談到的,隻要你有足夠的恒心與耐力,百萬富翁並不遙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