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儲蓄居高不下,在西方人看來不可思議,但在中國人看來就很簡單,原因是中國目前生活成本很高。教育、醫療、房地產,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領域長期以來收取的費用居高不下,並且逐年增長。調查顯示,年紀越高的公眾,越同意節儉生財這一觀點;收入越高的公眾同意這個觀點的越多。因此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條件下一部分公眾將繼續持有這一觀點。
很明顯,節儉是一種變相的理財,聚財。但如果因為節儉傷害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因噎廢食,節儉則變成了一種財務束縛,想想中國人的老話:開源節流。看來,開源比節流要更重要。
錯誤4:鄙視專業理財機構或人士
很多人認為,銀行顧問隻是為了獲利或者銷售業績才向自己推薦某種產品的。許多人不會完全相信理財顧問而將自己的資產狀況全盤說出。
為什麼這麼多人持這個觀點?因為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服務意識不強。實際情況是,今天的中國相對於美國的服務意識,還是欠缺的,因此當有人給自己提供更好的服務的時候,便會產生錯覺,不肯輕易相信。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隻有銀行顧問增強自身的素質,為公眾量身推薦理財產品,才能逐步打開廣闊的理財市常
為什麼我們都需要一位理財師?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若能借助專業的、熟悉理財領域的理財師,在投資理財過程忠予以指導,投資者更可少走彎路,及早有所收獲。這主要緣於幾個方麵:
1.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大眾不易再以傳統方式,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2.市場現有的理財產品,需要專業知識去了解、認識與選擇。普通人要通過學習知識了解產品,成本較高且不易實現,因此可委托理財師相協。
3.資本市場變幻莫測,無太多規律可循,尤其我國沒有完全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影響因素更多,通過委托具豐富經驗的理財師,有利於規避風險獲取回報。
4.經濟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得以接觸大量資訊,但其中不少屬無效、虛假信息,僅靠個人難以甄別,此時就需理財師協助進行篩選分析,提供理財谘詢。
5.個人從事理財規劃,有時缺乏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委托理財師操作,在時間、精力與財富增值方麵,都劃算。
錯誤5:沒空理財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因此很多人認為:“理財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我哪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
每日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歎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但上天公平給予每人一樣的時間資源,誰也沒有多占便宜。在相同的“時間資本”下,就看各人運用的巧妙了,有些人是任時間宰割,毫無管理能力,二十四小時的資源似乎比別人短少了許多,有人卻能“無中生有”,有效運用零碎時間;而有些懂得“搭現代化便車”的人,幹脆利用自動化及各種服務業代勞,“用錢買時間”。
“時間即金錢”,尤其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時間分分秒秒的流失,雖不像金錢損失到“切膚”的程度,但是,錢財失去尚可複得,時間卻是“千金換不回”的。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擠時間理財。@!~%77%77%77%2E%64%7500%2E%63%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