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是至關重要的。對待金錢,很多人都有一點“鴕鳥心理”:一方麵,會非常謹慎地花費大把精力和時間來進行一項財務決策,但轉過臉去又會因為一時衝動或者貪圖蠅頭小利而糊裏糊塗地做出錯誤決定,到頭來弄得自己得不償失。家庭理財首先必須避免以下九種原則性錯誤。
不動用儲蓄,借錢投資
有人不喜歡動用自己的儲蓄而寧肯借錢投資。不錯,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存起來的錢分文不少地待在存折裏的感覺很好,但是,這難道不是在自欺欺人麼?隻有當貸款利率低於存款利率時,借錢投資才有意義。除非你能夠得到零利息貸款或者信用卡公司提供免息分期付款購物優惠,否則貸款利率在現實操作中永遠都會高於存款利率。且一般來說,免息購物都有時間限製,一旦未能在期限內將全部貨款繳清,就必須承擔 比平時更高的貸款利息。最後一點,千萬別拿自己那點兒財產和美國經濟相提並論——或許美國可以背著天文赤字活得好好的,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借錢總是要還的,還不起就隻能破產。
不重視信用卡上的赤字
信用卡讓很多人失去了金錢的數量概念,如果不認真核對銀行每月寄來的信用卡賬單,就可能不會發覺自己是個多麼能花錢的人。銀行總是介紹一些看起來很有誘惑力的東西讓我們分期付款購買,無論透支總額已經累計到多高,“最低還款額”總能讓賬單看起來微不足道。然而別的不說,單單是十幾、幾十期的分期付款加起來,你計算過其中的利息占多大比例麼?
明智的做法是,量力消費,爭取當月的消費當月全額還清,否則不但要交利息,消費積分也白費了。每月的還款金額至少要達到最低還款限額,否則就不得不承擔高額滯納金。
試圖通過借錢來擺脫財務困境
借錢總是要還的,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銀行廣告總是在宣傳借錢消費能讓生活變得多麼輕鬆。遺憾的是,貸款,尤其是抵押貸款,其實質往往是以一項大額貸款來償還多項小額貸款而已,這樣的結果,與其說是解決問題還不如說是添亂。在很多實例中,人們隻能越借債越多,最後債台高築。尤其是在信用卡的試用問題上,有些年輕人自作聰明,同時申請幾張信用卡,到了還款日再相互拆借,但結果隻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更糟糕的是,一旦養成了隨便刷卡的習慣,我們就很難抑製自己不去消費了。
明智的做法是,無論是申請抵押貸款還是透支消費都應謹慎,充分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別忘了,銀行的錢早晚是要還的,而且還是越晚越不劃算。
認為立遺囑是不必要的冒險
中國人避諱說“死”,認為那是不吉利的,在身體仍然健康的時候就忙著立遺囑更是自尋晦氣。但有句老話不是說“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嗎?誰也不想在百年之後還要被家人的財產糾紛鬧得在地下都不得安生吧?因此,及早確立遺囑是有其積極意義的。遺囑可以保證遺產被順利交到我們所認定的繼承人手中,保證我們的親人,特別是未成年子女得到良好的照顧。
明智的做法:雖然遺囑的確立方式有多種,但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法律紛爭,遺囑最好經過法律公證。公民申辦遺囑公證,應親自到其戶籍所在地的公證處提出申請,不能委托別人代理。如果當事人行動不便,也可以請公證處指派公證員到立遺囑人住所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