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舉著雙手,徐安然似木偶一般任許德祿忙碌個不停,趕著慶典回來的徐安定在一邊含笑看著這弟弟任人擺布的難得場景。
著冠,著裙,著帔,許德祿手上邊忙活,邊向身邊跟著的兩個童子誦念著《三洞法服科戒文》,“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嶽之形;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總謂法服,名曰出家。內服己身六根三業,調練形神;外服眾生三途五道,救拔人天,遍及凡聖。知有所法,量行可尊。又法天尊聖真仙服,住持經戒,教化人間,必使師資相習,真道流通,易彼俗衣,著此法服,道能服物,德可法人,以是因緣!”。
自新觀開建之日,許德祿****忙碌完畢後,便多花心思在這些教門科儀上,夜深人寂,許德祿朗朗有聲誦念的同時,隻覺心中也無形清定安寧下來,雖說入道門已三十餘年,但從沒有那一刻象現在這樣使他如此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出家道士身份。
許德祿身邊,兩個稚齡道童單身揖胸,凝神而聽,便是一邊原本含笑看著這一幕的徐安定也在許德祿至誠的誦念聲中收了笑容,端容而坐。眼前的茅舍雖然簡陋,燭台的光華雖然黯淡,但其中自有一股無形的教門威儀隱隱流動。
最後整理了一下略有些褶皺的山河地理裙,停止念誦戒文的許德祿退後兩步看了看一身盛裝法服的徐安然。
這套隆重的盛裝法服完美的遮蔽了徐安然的年齡缺陷,清寧的容貌,尤其是骨子裏透出的寂寂的氣質,都使他與這套教門法服完美的融合一處。
看著燈光中清寧端持的觀主,許德祿微微點頭的同時,心下卻忍不住長歎了一口氣,“可惜這注定是個冷清的開觀大典,真是可惜了!”。
著完法服,許德祿自帶領那些道童去忙碌別的雜事,而一身盛裝的徐安然辭了兄長,緩步進了新觀三清正殿,對青燈,誦黃卷,靜等天明後的吉時到來。
青燈搖曳,在徐安然喃喃的誦經聲中,暗夜流逝,當天際第一縷晨光照向觀牆時,許德祿重重擊響了青銅大磬,磬音嫋嫋聲中,兩個穿著簇新土布道袍的童子進殿走到徐安然身後稚聲道:“觀主,該出觀迎客了!”。
站在朝陽初照的山觀前,雖然並沒有一個客人到來,但徐安然依舊麵容端寧,半點不苟,見他如此,隨行的眾道童也不敢絲毫鬆懈。
時間一點點流逝,觀前依舊是冷冷清清的全無一人,而端立良久的徐安然對此混不在意,謹守的科儀沒有半點放鬆。
當陽光緩緩挪上屋脊時,撫陽新觀前終於有了動靜,這突然現身而來的兩人卻是穿著常服道衣的道士,正是崇玄觀中的華寧與清明。
見是上觀來人,另一側站著的許德祿本是臉上一喜,待看清楚華寧與清明身上穿著的竟然是杏黃常服時,素來木木的他臉上頓時湧出一片怒色。對於一座道觀來說,開觀是何等大事!同為道門中人,凡來相賀必穿法服以示尊重這本是教門常識。華寧二人如此,不僅輕慢的是徐安然這個觀主,更是對撫陽新觀的輕慢。見到這一幕,對於撫陽觀用心極深的許德祿又如何不惱?
從華寧二人身上收回目光,許德祿卻見觀主若無其事的帶著兩個童子迎上前去,單掌揖首道:“無量天尊!遠來辛苦了”。
雖然虛清早已傳話有關徐安然的一切都由他來處理,而華寧在日常事物中也已斷絕了對撫陽觀的一切應有聯係。但撫陽觀畢竟是屬於崇玄觀下轄的正六品道場,遇著開觀這樣的大事,他作為繼華陽之後主理本道細務之人,象眼下這種場麵畢竟不能不來。
見昔日在崇玄觀中性情粗劣的徐安然居然對自己二人刻意的輕慢視而不見,華寧與明清相視一笑後,隨意的還了個禮:“無量天尊!”,還禮完後,華寧仔細看了看眼前寒酸的道觀,帶著唇角的笑意指著門可羅雀的山門故作驚訝道:“怎麼這麼冷清,明清師侄,莫非是我們記錯了日子?”。
看著眼前一身盛裝中清寧端持的徐安然,明清幾乎是毫不掩飾自己眼中的嫉恨,他不僅嫉妒徐安然入門更晚卻比他更早做到六品宮觀提點,更恨的是明月對他的癡情,每每想到當日元洲島上見到的那一幕,明清心中的恨意就會更添幾分。
身為崇玄觀明字輩中天賦最好的金丹弟子,他本該是第一個被放出來出任宮觀提點的,但如今卻被這個連丹穴都沒有的徐安然給搶了先;不僅如此,他還搶走了明月的心,一想到天資高絕,容顏如花的李巧兒,明清心中便如刀割般疼痛,這本是他理想中完美的道侶,但就是她,從來對自己不假辭色,卻肯為了眼前的徐安然不惜聲名,不惜痛苦,不惜教門責罰,這兩下裏對比,更使素來被觀中長輩看重的他心中嫉恨如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