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在2012年初,文德嗣和蕭子山例行的為高舉送貨,放鬆了警惕的文主席在高老爺家留宿時被人下了迷香擄到了白鵝潭邊的花船上,要不是北緯組織軍事組成員進行營救估計文德嗣的老命就交代在那邊了。當然,那時候也沒什麼武器,軍事組除了防刺服和鋼盔外,就隻有獵槍和氣槍,還有王洛賓私造的散彈槍。當然場麵也沒有小說中寫的那麼驚險,這些私造武器對付毛賊綽綽有餘,李斯亞這個從書信中得到的名字其實隻是音譯,那個策劃綁架文德嗣的混血女人,她的本命叫露西亞。看押文德嗣的花船旁其實也根本沒有什麼露出一口白牙獰笑的飛鏢手和塔樓上的弓箭手,外麵的嘍嘍在被北緯的一發散彈打死一個後其他的便都望風而逃了,戲劇化的戰鬥場麵都是策劃組一個叫徐繼剛的想出來的,他覺得這樣寫更能吸引讀者,而且摻雜一些不合理因素可以避免被人懷疑事件的真實性,現在網上的幺蛾子太多,得充分的裝瘋賣傻以防止有心人的關注。軍事組順利的從花船上救出了文德嗣,順帶留下了幾具屍體,說是屍體,其實當時參與營救的成員並沒有仔細的檢查“死人”,隻是匆忙的收拾了現場就離開了,事實上確實有一個人沒死,比起製式槍支,私造的散彈槍雖然動靜大,但是其實殺傷效果並不是太強,特別是一定距離下的射擊,不過其殺傷麵的恐怖創口和出血還是有相當震撼效果的。
這次事件為他們搭上了城裏起威鏢局的鏢頭孫可成,按照文德嗣和蕭子山的評估算是在那個時空搭上的第一個情報來源吧,高舉這個人太精明,隻能做為生意夥伴,不太好發展為情報源,事後的評估讓組織成員得出了這個結論。綁架事件的出現讓組織核心層最終下定決心進行最後的單向穿越,剩下的一年時間作為物資準備期,同時開始收攏各地的網絡,最後一次和高舉見麵,文總把剩下的50萬兩交易款留在了高老爺那裏,對的,你沒看錯,確實是50萬兩,而小說中的數字故意給打了個折扣,這是為了充分照顧所謂合理性和對未來發展推演中所謂的“做好最壞打算”的一種情緒宣泄。同樣的,在最後離開大明前,蕭子山在廣州城外買下了一處荒廢多事的宅院,安排高舉送給文德嗣的幾個家奴住了進去,選了個最得力的負責看管,也就是後來小說中提到的高青。
自2012年3月,文德嗣和他的戰友們告別了親愛的大明,開始了他的穿越前準備工作,從那時開始,以南海集團為掩護,總部中層幹部開始逐漸以組織成員替代,至於地點嘛,如果那之後的小說情節都是推演的話,那麼隻有一個是真實的,那就是預計的基地——臨高,選擇臨高的原因正如徐策在他起草的方案中提到的,原本的選擇其實有很多,當然並不知他書中所提的台灣和海南,甚至還有越南、日本、朝鮮和文萊。根據文德嗣在那邊的交流整理的資料,2013年在蟲洞那邊的時空是1628年,也就是崇禎元年,這一點在徐策的書中也有交代。這一年的主要曆史事件,後金破關,西北農民起義,西南的奢安之亂剛剛平定,鄭芝龍也接受了熊廷弼的詔安,總體而言,北方很亂,而南方相對太平,而臨高縣本身既有曆史的基礎又沒有太強大的軍隊。向西的儋州和北邊的雷州半島在當時都算是比較偏僻的所在,而更重要的是此地的人口還算勉強湊活,萬曆時有兩萬五千在冊人口,實際這些都是虛數,這些年北方不靖,逃亡海南開荒的農民很多,都不在籍,而這種地方偏僻小縣,土地往往集中在當地的一些大戶手中。從當初綁架文總的那夥人的據點找到的書信也間接證實了那些人是珠江上的疍民——也就是生活在船上的賤籍,而後台則是廣東洋麵的海盜,從書信裏麵所提到的他們已經掌握了在瓊州府的瓊山、臨高等縣為海盜窩贓的窩家,這是信息都被馬千矚記在了他的小黑本上,本子封麵上寫著一行小字——金手指名單。
相比之下,朝鮮、日本、越南都麵臨語言問題,如果選擇朝鮮半島則隻有濟州島較為合適,但是濟州島的資源有限,濟州島周邊又沒有可資利用的商貿資源,糧食首先就不夠吃,要發展工業需要的原材料,特別是煤礦和鐵礦非常稀缺,最近的茂山在日本海一側,未必能起作用。日本則剛剛統一,需要麵臨一個強力的中央政權,雖然以穿越者的武力並不怕幕府的軍隊,但是要想安心種田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就非常困難了,而最近的可資利用的曆史事件,島原起義已經是十年後的事情了。越南和東南亞其他地方一是語言問題,二還要麵臨和歐洲殖民者的競爭,特別是越南還處在後黎朝的南北戰亂中無法抽身,在越南下手也不太容易,至少在武備上越南人已經和葡萄牙人合作開辦兵工廠,其軍隊戰鬥力可能還略高於明末的官軍。而且關鍵點在於,越南雖然有鴻基煤礦,但是其他資源依然缺乏,加上連年戰亂,能吸納到的糧食和人口都有限,南北雙方都在竭力動員。至於台灣,明末在鄭成功經略台澎前還是半原始社會,島內除了有限的基礎**點和歐洲殖民者修築的據點外,全都是本島土著,不僅語言不通,其社會組織度甚至還不如北海道的蝦夷人,且常年陰雨潮濕,滋生嚴重的傳染病,和台灣條件相仿的還有香料群島的各個島嶼。至於旅大地區,雖然條件得天獨厚,然而正在崛起的後金是不會給穿越集團如此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