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切的起點(3 / 3)

執委會搜集大家的意見,大致總結了作為穿越基地的選址應該具備這樣一些條件:

1、有一定農業基礎,至少有一定數量的熟田和農業人口;

2、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可控人口;

3、目的地及其周邊地區有急需的資源且儲藏量相對豐富,並且易於開采;

4、有較好條件的港口;

5、能保障較長時間不受到軍事威脅,有和平發展的時間;

6、有較為優越的地理條件便於防守;

7、離區域商貿中心不遠;

海南島同時具備了這樣的條件,而臨高作為海南島北部開發最早的三個縣,距離瓊州府治所較遠,位置較為便利,又有天然港口,自然就成了首選。而參加了幾次對東亞各目標據點的穿越考察後更堅定了文德嗣的決心,他還特別又補充了三條。一條是要首先建立環北部灣的統治帶,把南海首先變成穿越政權的內海。一條是必須把大明的統治從島上徹底抹去,雖然徐策在他的方案中曾經鼓吹過一種所謂明皮澳心的模式,他雖然同意在政權足夠強大前允許一定程度的共存,但是這畢竟隻是權宜之計。最後一條是關於發展模式,時候證明這是行動成功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在建立起穩固的政權後,決不能對政權控製的人口該曖昧化的統治,所謂曖昧化就是說人為的製造一種隔閡,文德嗣以為作為一個領先時代的政權,所有參與者都可以享受階級上的優越感,但是對於自己人不管他們來自哪個時空都應獲得足夠的信任,不能總是縮手縮腳,這樣是不可能培養出大批忠於自己的人民,更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擴張。馬千矚敏銳的指出,如果以海南作為基地,則必須在五年內看站大陸的攻略,否則即便有領先400年的科技也遲早麵臨與西方殖民者一樣的下場,被限製為一個島國,大陸隻能作為原料基地而無法進行實際的占領統治,因為拖延的時間越久,大陸上就越容易出現尾大不掉的買辦勢力,就如同清末的中國一樣,列強可以戰勝中國並瓜分利益,但是無法占領和統治中國的人民。

組織在最後的一年時間有條不紊的運作著,中途還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活動,7月文德嗣收到虞亮經他事先授意發來的邀請,率一個50人團隊以投資考察的名義去了一趟非洲。在莫桑比克他們隻花了5000美金搞了30支AK、5支火箭炮和一門60炮過去給成員們練膽,他不希望這些手上沒沾血的組員到了大明的戰場驚慌失措,應急預案中提到的可能性讓他不太放心,畢竟再多的訓練也比不上實戰,而無論在本位麵還是大明的時空都能無法無天的可能也就隻有非洲了。那次行動運氣不錯,前後花了不到5天時間,幹掉了克裏馬內的葡萄牙要塞,200守軍一個都沒跑掉,更人品的是居然從要塞倉庫的廢墟裏拋出了將近兩萬盎司的黃金,打據點用了不到一周,最後把這批黃金折騰回國則花了一個多月。這批黃金最後也沒被出手,反正黃金在哪都是硬通貨,按照市價賣掉也就是一億多,倒不如一起穿過去更有用。這次事件也被組織內笑談為同時代堪比王恭廠爆炸的又一神秘事件,不過後來大圖書館的專家告訴文總說當時克裏馬內的黃金可能有六萬盎司時,看得出來文總流露出略微後悔的神情,隨後便在他的本子上記上了克裏馬內的名字。

當然,無論如何,故事一切起源就這樣發生了,沒有任何征兆,甚至於在故事發生後,本位麵的人們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除了機緣巧合下的那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