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冬天氣的中醫保健(6)(2 / 3)

(11)梨味甘,微酸,性寒。有滋陰潤肺、養胃清熱、清熱化痰等功效。冬天服用可以潤冬之燥。用於肺陰不足的幹咳,痰少或無痰,咽幹口燥、聲音嘶啞等症的治療。《本草經疏》中,關於梨的記載較為詳盡,說“膏粱之家,厚味釅酒,縱姿無節,必多痰火,卒中癰疽之病,數食梨可轉危為安”。《本草通玄》一書認為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梨還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更是很好的解酒水果,據李時珍記載,梨可“解瘡毒酒”。但因梨性屬寒,所以產後、脾虛泄瀉、胃冷嘔吐等忌食用。

(12)大棗

味甘,性平。維生素C含量較多,每百克大棗含380~600毫克,是蘋果的100倍,有“活維生素C丸”之稱。維生素P含量為百果之首,有滋養血脈、強健脾胃之功效。它能補益脾胃,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飲食減少、泄瀉等症;能滋養陰血安神,治療陰血虛所致的婦女髒燥症,各種血虛症、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緩和藥性,在烈性祛邪藥易傷正的情況下,可扶助正氣,起緩和作用。現代研究發現,大棗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富含維生素C、A、B2和鈣、磷、鐵等。大棗具有抗變態反應、抑製中樞神經、保肝、強壯、降低膽固醇、抑製癌細胞增殖等作用,還是防衰老的天然保健食品。

(13)栗子

味甘鹹,性溫,是寒冷的冬天補腎的佳品,含多種維生素,號稱“幹果之王”。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可治腰膝酸軟無力、小便頻數、脾胃氣虛或寒所致泄瀉。但因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14)核桃

性溫,味甘,入肺、腎兩經。在我國有長壽果之稱。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A、B1、B2、C、E)和多種微量元素(鈣、磷、鐵、鎂、錳)等,有補腎填髓、收納腎氣、通經脈、潤血脈、黑須發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冬天滋補食品。對病後虛弱、營養不良、神經衰弱、便秘、動脈硬化者,常吃核桃有益於恢複健康。

(15)柑橘

柑橘類水果,含有豐富的糖類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他還含有枸櫞酸、礦物質等。橘皮中含橙甙,檸檬酸及檸檬萜等。據分析,在每百克柑橘的鮮果中,含維生素C30~50毫克,比蘋果、梨、葡萄等要高幾十倍,而橘皮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比果汁還要多。所以食用柑橘對於夜盲、皮膚角化、嬰兒發育遲緩,以及其他維生素A缺乏症的患者是有良效的。

柑的果實性大寒,味甘而無毒。能除胃腸中熱而止暴渴,並有利尿的功能。柑桔皮性寒,味辛、甘、無毒。其功能下氣和中。

橘的果實性溫,味甘酸,無毒。有潤肺、止咳、止瀉、利小便、開胃、行氣、止消渴、除煩醒酒的功能,為秋冬的滋養品。

但也有生痰的弊病。橘皮含有大量的橙皮甙。橙皮甙對心血管產生作用,能使冠狀動脈擴張,能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因而有緩慢的降壓作用。故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人,常服橘子或橘皮煎劑是極其有益的。

冬天氣候寒冷,常見的穀類食物有以下7種:

(1)糙米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糙米具有“和五髒、好顏色”的妙用,意思是說常食糙米,不僅可以安和五髒,去病延年,而且還能潤澤容顏,使青春常駐。糙米之所以大大有益於人,關鍵在於糙米保存了稻米的米糠和胚芽,所以糙米是一種全營養型食物和保健品。冬天食糙米有利於補腎益氣堅筋骨。

(2)玉米玉米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所含蛋白質、脂肪都比精米、精麵高,特別是所含脂肪——玉米油中50%以上為亞油酸,還含有卵磷脂和維生素A、E等,亞油酸能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正常,防止膽固醇向血管壁沉澱,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有積極作用。

但是成熟的玉米所含澱粉較多,蛋白質較少,營養價值不如六七成熟的嫩玉米,因此有專家把嫩玉米稱“玉米黃金”,“玉米胎盤”。冬天食用玉米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3)紅薯紅薯,在世界上不少國家稱它為“長壽食品”。

紅薯中除了含有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含有糖蛋白的混合物,屬於膠原和粘液糖類物質。這種物質能增進健康;防止疲勞,使人精力充沛。還可以防止動脈血管壁的彈性減弱,減少皮下脂肪堆積,預防肥胖症,可防止肝、腎中結締組織萎縮;可與無機鹽結合成骨質,使軟骨保持一定彈性,對預防膠原性疾病有一定的功效。為冬天減肥常用食品。

(4)芝麻性平,味甘。富有脂肪、蛋白質、糖類、芝麻素、維生素、卵磷脂、葉酸、煙酸、醇、鈣、銅等營養成分,有滋補肝腎、強身壯體的功效。是傳統冬天滋養強壯品。用於眩暈、健忘、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的治療和補養。芝麻還有潤養脾肺、益氣之功,對幹咳、皮膚幹燥、便秘、產後乳少等均有療效。因此,傳統中醫認為,芝麻能除痼疾,返老還童,長生不老。

(5)蕎麥含有其他糧食中沒有的蘆丁成分,能降低人體血脂和膽固醇,可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病。蕎麥中鈣、磷含量較多,對高血壓和急性貧血性心髒病有療效。中醫認為,蕎麥有消食、化積、消炎的功用,是良好的冬天防病健體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