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按摩雙手是重要的保養手段。按摩可促使皮膚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進手背皮脂腺分泌,增強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的活性,使皮膚表麵柔潤細膩,富有彈性。方法是先洗淨雙手,取適量花生油或橄欖油,加進一小勺蜂蜜,混勻後塗滿雙手,然後左右手相互輕輕按摩,按摩完畢,用溫水洗淨雙手。另外還要盡可能少接觸強酸、強堿、油汙和有機溶劑,以免給手部皮膚造成損傷。
2、冬天適宜進行的藥膳進補冬三月,氣候寒冷,“腎”主時令。冬天婦女養療宜忌避寒防凍,補腎助陽。可按經、帶、孕、產、更年期等不同的生理需要進行。並以藥膳形式進補最宜。
(1)經期藥膳調理
經期藥膳調理有以下3方。
一是當歸生薑煲羊肉。當歸、生薑各30克,羊肉200克,燉湯,主治婦女經寒月經後期不致,量少或色淡紅等。
二是煨白鴿。用白鴿子一隻,去腸雜,摻入血竭30克,以針縫好,白酒煮熱,食肉棄藥,主治女子閉經。
三是艾葉、生薑煮雞蛋,治療婦女痛經。
(2)婦女帶下藥膳調理
婦女帶下藥膳調理有以下2方。
一是魚膠糯米粥。魚膠30克,糯米50克、煮粥,主治婦女脾虛白帶過多。
二是山藥、扁豆粥。
山藥、白扁豆各30克,加糯米煮粥,治白帶過多。
(3)婦女孕期藥膳調經
婦女孕期藥膳調經有以下2方。
一是阿膠雞蛋膏。用阿膠10克,雞蛋1個,去殼,待阿溶化後,稍冷,與雞蛋打勻蒸服。可治婦女胎動不安。
二是山藥固胎粥。用山藥60克、杜仲6克、麻根15克,各味用白布包好,與糯米適量共煮粥,棄藥食粥,主治婦女習慣性流產。
(4)婦女產褥期藥膳調理
婦女產褥期藥膳調理有以下3方。
一是大棗人參湯。大棗5枚、人參9克,熱水常服,治療身體虛弱,陰氣不足,畏寒腹冷及產後血暈等婦女病症。
二是薑汁鴨蛋湯。鴨蛋1個去殼先用白水煮熟,再加入薑汁半湯匙,煮沸,加入食鹽,可治婦女脾胃虛寒腹瀉。
三是藕汁熱服。用鮮藕半斤,搗汁,燉熱服用。主治婦女產後惡露不行。
(5)婦女更年期藥膳調理
婦女更年期藥膳調理有以下2方。
一是芡實蓮子湯。用芡實、蓮米、扁豆各30克,水浸泡,蓮子扁豆去皮,加糯米50克,煮至粘稠,加食糖。常服治更年期浮腫,白帶過多。
二是糯米靈芝粥。用靈芝60克,洗淨,切成小塊,布包,用糯米煮粥,棄藥食粥,有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之功效。
3.經期防寒保暖和防治疾病醫聖張仲景曾指出,“虛,積冷,結氣”是導致婦人雜病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積冷”是造成多種婦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中醫認為,婦女行經期間,胞門開而胞脈空虛,寒邪極易乘虛而入。所以,冬天行經期間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待在寒冷的地方,不吃冷食冷飲。若此時調攝不當,感受風寒,可導致寒邪內侵胞宮,寒凝氣滯,血寒積結,導致痛經、月經過少,甚者閉經、宮寒不孕。
冬天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容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加重女性月經前後的情緒波動,因此,婦女平時應注意保持情誌疏暢、心情愉快、寒暖適宜、飲食得當。行經前後尤應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突然的過度的情誌刺激,致氣血逆亂,引起倒經妄行或崩中漏下等病症發生。
女性經期還應注意衛生用具的清潔消毒,以預防各種月經病及婦科病的發生。
冬三月,天氣寒冷,婦女易患痛經病。在婦女月經期間,出現小腹痛疼,痛引腰骶,甚則伴有惡心、嘔吐、眩暈等症狀。痛經病多數是由於宮寒兼血瘀引起。外界天氣寒冷,氣血運行受滯,或因再食生冷,或衣著調攝不及,便會產生痛經。治療痛經,大多以溫經祛瘀為治。藥物宜用當歸、川芎、白芍、吳茱萸、半夏、阿膠、丹皮、桂枝、麥冬、人參、甘草等。
閉經,也是女子常有的疾病,四季皆有,以冬天稍偏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