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活動都是在體質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同的體質便意味著不同的生命質量。要想嗬護生命、關愛健康、保健養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體質。
先天因素,如遺傳、種族、婚育、胎養等雖然決定著一個人出生之時所屬的體質類型,但後天因素的影響卻不容忽視。即便先天是平和體質,也可能會因為飲食、生活、精神、環境、疾病、藥物等各種後天因素而改變,形成偏頗體質。
先天稟賦指的就是出生前在母體中所形成的一切,包括精子和卵子的質量,父母血緣所賦予的遺傳特性,父母陰陽氣血的偏頗、髒腑強弱的狀態,孕育中胎養和妊娠期疾病的影響等。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虎父無犬子。”表麵上形容了兩代人性格的相似性,實際上也在形容兩代人體質的相似性。一個人體質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因素決定。
但是,後天調養對體質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我們都知道,植物長得好,除了要自身根壯苗強,還依賴著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雨水,以及充足的陽光。
後天因素對體質的影響就好像土壤、雨露、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那樣。後天調養可以影響體質的陰陽強弱變化,還可改變人的體質類型,使其趨於健康平和。對後天因素利用得宜,就可以彌補先天之不足,使體質逐漸變強。反之,體質會愈加偏頗,甚至先天稟賦充足者也會因為損耗過度而使得體質由強變弱。既然後天調養那麼重要,我們要從哪些方麵來進行後天調養呢?
1.合理飲食
飲食營養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的膳食對人體的營養程度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膳食結構、全麵充足的營養可以增強體質。
中醫上講,食物還具有寒熱溫涼之性和酸苦甘辛鹹五味。不同的性味組合具有的功效也不同,如清熱、散寒、行氣、活血、祛濕、補虛、瀉實等。我們可以利用食物的這些特性來調整體質的偏頗,以達到平和體質,或鞏固原有的平和體質。
2.勞逸結合
在此強調的是“適度”二字,一方麵要注意勞逸適度,過猶不及;另一方麵生活起居要
有規律。
我們都知道,適度的勞動或體育鍛煉可強筋健骨,通利氣血,調和陰陽,增強髒腑功能;適當休息可消除疲勞,恢複體力,涵養精神,維持機體生理功能。如果長期勞作、過度運動,就會勞神耗氣;房事過多就會損精,導致髒腑陰陽不調、氣血不足、功能衰退,形成陰虛、陽虛、氣虛、血虛等虛體質。現今,“過勞死”屢見不鮮,大家應提高警惕。但是,過度安逸的生活也會因為氣血**流通不暢而導致氣鬱、痰濕、血瘀體質。
3.舒暢情誌
中醫上有“形神合一”之說,精神和形體、氣質、體格之間可相互影響,所以,精神狀
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體質的形成。中醫上把情誌稱為“七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人的七情六欲隻要適度,就屬正常。
但是,七情六欲若過強或過久,超出了人的生理耐受能力,就會影響到髒腑和經絡功能,導致機體陰陽氣血失調或不足,對體質產生不良影響,形成某種偏頗體質。精神情誌,貴在調和,隻有時時保持豁達的心胸、心境開朗、情誌舒暢、精神愉快,氣血才能調和,髒腑經絡功能才能協調,體質才會趨於平和。
所以,後天調養對平和體質的形成非常重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喜怒有度,勞逸結合,科學鍛煉,就能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保持平和體質或改善不良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