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要到哪裏去?——心靈的歸宿(4)(1 / 1)

我記得在一次討論會上,海德格爾像一頭咆哮的獅子,因為他對手裏揮舞著的一篇教授論文極不滿意,認為它簡直與哲學研究毫無共同之處!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至少說了三個小時,幾乎把那篇論文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批駁得體無完膚。

所有坐在海德格爾周圍的人:那些未來的博士和教授們,再加上我,都噤若寒蟬。那是一種末日審判的景象:海德格爾仿佛用一雙無形的手,把那篇有罪的論文一頁一頁地撕得粉碎,我們既不敢正視偉大的哲學家,也不敢旁顧驚恐不已的論文作者,隻覺得那些褻瀆過神明的紙片仿佛不斷地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

那時,我的腦子裏隻有一個意念:“謝天謝地,幸虧我不是他!如果我是他,又該怎麼辦?……”其他的,什麼也沒有想,什麼也沒有聽。

我相信,除了海德格爾和那位可憐的、想當教授的博士之外,這就是那次討論會上每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這樣的討論會,大約每一、兩個月舉行一次,一共持續了一年多。

我必須承認,我在海德格爾主持的討論會上所學到的東西,遠沒有在伽達默爾的討論課上所學到的多。那些關於極為專門、極其抽象的哲學概念的探討,經常使我頭暈目眩,但是作為討論會的一員,我置身於一個世紀哲學泰鬥的身邊,不時地覺察到那些學兄們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意識到他們的論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等等,還是油然而生一種不可名狀的充實和激動。

……

我並不懷疑海德格爾的意圖。他從黑森林的山間別墅驅車而來,並不是為了懲罰某一個他的學生的學生。對於他在學術上的嚴厲乃至苛求,我並無異議。但是我不敢苟同他的方式,不欣賞他給年輕人所施加的心理壓力。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出自於他對科學的熱愛,那麼,別人難道就沒有同樣的、應當得到尊重的權利嗎?

那一次的經曆,也使我在心裏對自己默默立下誓言:如果我今後成為教授,將絕不是海德格爾式的。

……

海德格爾與伽達默爾,一位是老師、一位是學生,性格迥然而異,彼此卻保持了終生的友誼。這是一段佳話,也是一件饒有意味的事情。

……

然而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或者說,不是全知全能的,海德格爾和伽達默爾也都不例外。

如果海德格爾見到一篇見解獨到、論證周密的論文,他在評論時並不吝嗇讚許的言辭。

……

嚴格的老師海德格爾,似乎在意料之外,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讓我們看到了哲學家的另一麵。

人是被拋入塵世的一粒沙子

人是萬物之靈,與其他的生靈相比較,人有強健的體魄,有對自然敏銳思考和觀察的能力,人也有理性思維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激情。看起來,人似乎強大得可以戰勝一切了。然而,人同時也不得不承受著自然和命運的雙重戲弄,命運之神的殘酷無情,自然的不可抗拒,生老病死的不可把握,使人類產生了無盡的恐慌和痛苦,大自然與命運之神恩賜自己的優越並不足以戰勝同樣出自大自然和命運之神所決定的厄運。一方麵,作為世界的主人,我們不斷地征服自然,獲取人的尊嚴與偉岸;另一方麵,作為命運的奴隸,我們又隻能遭受神的奴役與玩弄,成為神和命運的棄兒。

我們發現,古代任何一個民族,人們都相信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借著神諭來預知自己的命運,以便能更多一些把握。甚至到了現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冥冥之中有種力量在左右我們的命運。比如中國商代的甲骨文,就是當時占卜留下來的龜甲;中國古代的《周易》,最初也是一本關於卜卦的書;西方的古人抬頭看星空,他們希望從星星的分布中看出人類的命運,於是就有了占星術。古代人類想要了解命運的念頭,並不是什麼迷信和不科學,相反,這是十分可貴的人性的覺醒,意味著人們意識到了命運的不可捉摸,卻又不甘於受命運的奴役,於是,人類就利用命運賜予的理智能力,試圖去製服命運。後來的哲學和科學,都發源於這麼一些今天看來荒唐可笑的萌芽。當我們從今天人類燦爛的文明成果去看,人類應該是勝利的,我們一步一步地製服著命運之神,而且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人類即使再怎麼努力,再怎麼進步,也是無法最終戰勝自然和命運的,這就是人類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