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擺平職場矛盾(3 / 3)

[7]進行個人侮辱

侮辱性的語言是刺耳的,並且含有罵人的成分。當你談到別人的行為時,運用過重的語言,比如白癡、笨和啞巴等詞語,會刺激別人,使得他們不願意和你解決問題。

[8]發出最後通牒

最後通牒,傾向於讓人接受苛刻的要求或恐嚇別人。像警告:“如果你不停止目前工作,並且按照我的意思去做,這便是你的下場。”運用權力,把它作為解決分歧的手段,根本不和對方講道理。這種行為,必將引起對方的仇視和挑釁。

[9]極力表現你的觀點

某些人把此種行為稱為爭辯。當然,這種方式既不是積極傾聽他人觀點,也沒有和他人一起解決問題。通常,你越是極力表現自己的觀點,毫不顧及他人的觀點,你越是不具說服性。

[10]指桑罵槐

對某些人來說,這種行為在衝突處境下是最具破壞性的。一些人把它形容為卑鄙的陷害。如果告訴別人你很關注一個特殊的人,但從來不對本人去說,僅僅向其他人表示你的關注,通常,聽起來卻像在埋怨或詆毀那個人。所以,這種行為很容易惹來流言蜚語,產生反麵效應。

以積極的態度,用富有建設性的行為解決麵臨的衝突,這是每個有智慧有職場經驗的40多歲的男人都應當學會的一門藝術。如果你偏行“獨木橋”,憑主觀衝動、以不明智的方式來處理衝突,隻會使衝突節節升級,甚至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這與成功的目標很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5.自我控製,不可在小事上得罪人

許多人自認為很精明,一點點虧都吃不得。因此,在與人相處過程中,他們總是斤斤計較,算來算去,總要占點便宜才罷。如果別人占了點便宜,他便不依不饒,非得討回來或占到上風為止。表麵上看,這種人確實在生活中沒吃一點虧,是非常精明,可實際上,凡與這種人打過交道者,都避之惟恐不及,最終使其成為孤家寡人,而一個追求成功的40多歲的男人,一旦成了孤家寡人,能成就什麼大事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常存寬容之心,不爭無謂的小事情,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國亭卒勤勞,施肥澆水,瓜苗茁壯旺盛。而楚國的亭卒懶惰,種後不管,瓜苗又黃又弱。楚國的亭卒覺得自己顏麵上不好看,就在一天夜晚,偷偷到人家的地裏把梁國亭卒的瓜苗全拔斷了。

第二天,梁國亭卒發現後,氣憤極了,立即報告了邊縣的縣令,並叫嚷著要去把楚國亭卒的瓜苗也拔斷。縣令勸解說:“我們不能這麼做。這麼做就很卑鄙了,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拔斷我們的瓜苗,我們怎能反去拔斷他們的瓜苗?他們不對,我們再這樣做就更錯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晚都去給他們的瓜苗澆水,讓他們的瓜苗長得好起來,而且不要讓他們知道。”梁國亭卒覺得縣令的話很有道理,就照辦了。楚國亭卒發現以後感到非常慚愧,於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後,也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備辦了厚禮送梁王,一則表示自責,二則表示感謝。結果兩個敵國變成了友好鄰邦。

為小事去得罪人是最不值得的。梁國的這個邊境縣令就沒有像那些精明人一樣,吃點虧就跳起來。因為他知道,自己鎮守邊境,目的是使兩國和睦相處,而不是多收幾斤瓜。因此,在種瓜這個小事上,自己寧願裝糊塗,吃點虧,去幫別人澆水施肥。結果這種糊塗卻贏來了大功績。

漢初的大將軍韓信是淮陰人,年輕時他家中很貧窮,隻能經常在熟人家混碗飯吃。淮陰的屠宰戶裏,有些惡少,經常欺負韓信。一次他們對韓信說:“你雖然又高又大,喜歡帶刀佩劍,裝得像個英雄似的,其實你骨子裏卻膽小得很。”他們在集市上公然侮辱道:“韓信,你不怕死,就用佩劍來刺我們,怕死不敢的話,就從我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怒視著這群惡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屈辱,憑他的武藝,打倒他們是輕而易舉的。但他當時的處境,別說是和人打架,就是稍有不慎都可能落得個無家可歸的窘境,所以最終他還是從他們的褲襠下鑽過去了。滿街的人都譏笑韓信沒種!膽小鬼!

後來,他投奔了劉邦。開始時並不受重用,隻給了他一個看糧草的職位,但是蕭何對他的才幹非常賞識,他對劉邦進諫道:“像韓信這樣的人,全軍之中,誰也比不上他,大王如果想奪取天下,除了韓信,再沒有一個可以同你商量軍國大事的人了。”

於是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統帥三軍。他南征北戰,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韓信成功之後,沒有去報複當初侮辱自己的那幾個惡少,而是好心安撫他們,還給他們委派了相應的職務。這些惡少原以為自己命都難保,沒想到受到如此優待,他們因此都忠心耿耿地為韓信做事,從不懈怠。

有理想,有大誌的人決不會為小事而去得罪人。如果當初韓信學那匹夫見辱,拔劍而起,因為一些小事動用武力,快意恩仇,就沒以後的拜將封侯了。今天的40多歲的男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就是要學韓信這種氣量把精神放到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中去,而不為爭那些無謂小事情,消耗自己的生命。

6.正確應對同事的惡言惡語

惡言惡語的同事,總是出言不遜,對人態度惡劣,給人一種不好惹、不敢沾,甚至是可怕的感覺。惡言惡語的同事還經常放出風聲:說要給你好瞧的,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他心懷敵意,惡語傷人,有時甚至公開威脅你,而他的旁敲側擊總在你的耳邊回響。如果你不順他的心意,那就要吃苦頭了。或許,更有甚者他會對你實施直接的人身攻擊,來對你進行扼製。

了解了惡言惡語同事的特點,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和他們相處呢?同惡言惡語的同事共處,請你謹記不要陷入以怒製怒、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之中。

切忌受他壞脾氣的感染,否則,會影響你的正確判斷。你可能覺得他好像看見你十分惱火,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也許,他正在為一個問題而情緒低落——煩躁、畏懼、妒忌、力不從心等,也許你能找出他不快的根源。你要堅定、自強、自信,要樂觀開朗。你可以問自己:我怕他幹什麼呢?這個同事怎能傷害到我呢?我怎樣跟他周旋,同時使他變得容易相處一些?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自己要快速反應

對於這種惡言惡語的同事,你要做一些心理準備。不要倉促行事,當他向你進攻時,你就能快速做出反應。不妨做些私下演練,學習應付他們的技巧,才不至於處處被動。

(2)保持不急不躁

這種同事的攻擊性比較強,即使你無意招惹他們,你也會受到威脅,這時你要平靜、沉著。雖然你無法左右他的行動,但可以決定他的哪些行動你可以對付。他對你發火時,你可以不溫不火地對他說:有話好好說,有什麼你不滿意的地方可以商量解決,大家心平氣和地在一起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氣氛有所緩和。

(3)設置情感空間

在他的威脅和你的反應之間設置情感空間,使他在情感上不至於太接近,有一個緩衝地帶。

比如,想象自己處於保護性的塑料殼內,可防惡言惡語滲入。在學會這樣做之前,在你本人和進攻者之間盡可能保持一定的距離。

(4)淡然一笑

對惡言惡語者的態度,也要有區分,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來對待,要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對這類事情一笑置之。如果你是初來乍到,又有幾個同事戲弄你,那就虛心地向友好的同事請教,這種情況是否經常發生。如果是,那麼這些惡作劇雖然也令人討厭,但卻無害。他的意思隻是看看你能不能“通過考試”,加入同事一夥。這種情況下,你也就不必太在意,順其自然就行了。

7.有效應對搬弄是非的同事

在同事中,大部分人都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謙虛禮讓,不計小利,為人和善。然而,現實中也有一些搬弄是非的同事。簡單地說,就是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無事生非,故意找借口與人爭執,好像總是覺得別人滿足不了他自己,或者別人有對不起他的地方。搬弄是非的同事總是嘟嘟嚷嚷,似乎對什麼都不滿意,無論大事小事,都是牢騷滿腹。

他一旦認為別人有不好的地方,無論大事小事,他對你那種殘酷無情的挑剔會令你恨得咬牙切齒。即使是一點小錯誤,他也會當著大家的麵奚落你一番。更有害的是,他兩頭裝好人,先是答應透露給你對方的“機密”,然後讓你發誓保守秘密來堵你的嘴。

小李和一個搬弄是非的同事一起打掃衛生,這是很平常的小事。然而不幸就來了,這個同事不斷指責小李多心眼,幹活故意慢慢騰騰,出工不出力,隻是裝裝樣子而已,僅此也罷。最可氣的是這個同事還裝好人似的說,小李你這事,我對誰也不說,隻有你知我知,讓別人知道了該多不好啊。

這就是搬弄是非者的典型表現。和這樣的人相處,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是生活、工作中又免不了和這種同事相處,這就需要對他們做些了解。例如下麵就是搬弄是非同事的心態:

“他們不讓我知道這個項目就決定了,不想讓我參加,這簡直是太看不起人了,欺人太甚。他們也太小看我的培訓經驗了,再說我還給他們提供了那麼多的好建議,他們簡直是忘恩負義。”

不過,經我這麼一挑撥,我就不信他們還會彼此信任。最可笑的是,到現在小黃還覺得欠我一份人情呢!一旦他們倆吵翻了,我就可以趁機找老板讓我負責這個項目。等著瞧吧,好戲還在後麵呢!爭來爭去,好事會最終落到我頭上來,我正求之不得呢。

這種同事處處為自己著想,凡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頭,不肯為別人犧牲一點。他們的心裏有著強烈的狹窄的意念,有著幸災樂禍,好乘別人之間分歧從中漁利之目的。這種同事也容易使自己陷入一個死胡同,很難與他人友好地交往,很難獲得良好的人緣。

劉方是一個公司的軟件開發人員,他和幾位同事承擔了公司中一個項目的研發任務,正在設計一套高質量軟件。

他是公司的老員工,頗受領導器重。另兩個是大學畢業的新職員,但由於他們是科班出身,並且頭腦特別靈活,他們在這次開發中大顯身手。劉方全力以赴去做,卻沒有什麼新思路,他的創意都被同事們一一否定。劉方難以忍受他現在的處境,他是一個愛出風頭、搬弄是非的人,他很難在這個軟件開發中做出成績。於是,劉方不但對兩個新同事指責不斷。生出是非,還設計了一張有毒的光盤,破壞了正在開發的軟件程序,企圖嫁禍於人、挑撥離間,同仁們日以繼夜的奮戰就這樣被他毀滅了。

劉方毀掉光盤後,受到了公司經濟上的懲罰。

如果,上例中的劉方能稍微顧全大局,能夠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不會導演如此一幕悲劇。他惹出的壞事不但給自己帶來了麻煩,也給別人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