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這裏的朋友可不是酒席上的酒肉朋友,而是指真正的知音、知己,可以信賴,可以傾訴,可以真誠相待的人。本來家庭成員、同事朋友都是個人的支持係統,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這種關係徒有其表,無真正的互動,心煩時不會找他們訴說、求助。這對個人情緒的宣泄。壓力的減輕是無益的。隻有建立真正的支持係統,才不至於孤立無援。
[4]尋求心理人員的幫助
專業化的心理輔導或心理谘詢不僅可以幫你應對生活的壓力,解除情緒的困擾,更可以幫助你進行審視和反省,促進自己的成長。對40多歲的男人而言,尋求專業的支持與幫助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是你有沒有決心麵對自己的內心。閱讀一些心理谘詢與輔導讀物,對調適自己的心理壓力會有幫助。
最重要的是保持對自己身心狀況高度的敏銳與警惕,別忘了身心健康是生活與事業的基礎。心理問題有時也像身體疾病一樣,積少成多。心理問題堆積越多,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也越大。處理起來也就更為複雜。
4.用智慧化危機為人生的機遇
男人追求事業的道路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其間必有危機相伴。如果你有心,那麼,危機就是你最大的盟友。當然,前提是如果你知道怎樣利用它的話。假如你希望利用危機,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必須有目標,準備冒險去獲得。在無秩序中行動的好處,就是別人還處在沒有組織、困惑或混亂的狀況中。這就是你的事業的機遇。這時,你要化危機為行動,在危機中創造機遇。
假如你一直看著危機的發展,就會明了事情的因果始末。如果你似乎是惟一在特定方向能夠行動,而且是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若是你又表現得很冷靜,對於所有的困惑都有清晰的頭腦,你就會比那些在一瞬間深陷在混亂中的人,更加能夠有邏輯地思考——這有很大的不同。你的目標給你距離,而你的距離給你力量。
陷入危機的人會發生什麼事?在危機當中,人們會害怕失去他們的安全、工作、婚姻、尊重、愛或控製。他們害怕別人會注意到,因為他們走捷徑且態度傲慢,所以造成目前的災難。他們怕失去自認為重要的東西,所以如果能夠避免這點,同時還有拯救他們麵子的人出現,他們就會支持他。
危機會帶給你別種情況所沒有的出頭機會。此時,別人的領導權正麵臨最低潮的時候,這是你表現出權威感,在最討人喜歡的情勢中表現自己意見的最佳時機。假如你注意到導致目前問題的事件發生的原因,現在你就需要分析情況,讓人家知道你的價值。
當麵臨危機時,你可以再整理一下以前無法展開的計劃和點子。能夠幫助陷入危機者解決不確定感的人,會贏得他們的忠誠和獻出最大的努力。因此,不要從危機中退縮,這可能是你的大好時機。
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利用危機來實現以前所做的決定——而非重新再定一個。麵臨危機時所做的決定,通常不會考慮長遠的目標,因此很可能產生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但是,在危機之時所做的決定,比起在壓力較輕的時候所做的決定,更顯得有衝勁和魄力,因此,可能會更令人矚目。
在危機的困惑中,人們常會做出無法挽回的行為來——辭掉工作、提出毀謗人的控訴、破壞婚姻。但是在這樣混亂的時候,最好是保持開放式的選擇。雖然混沌不明是你陳述計劃的最佳氣氛,讓你可以用一種讓人們能夠接受、且有機會實現的方法來表達,但是不要加重那些煩人的選擇。
這並非是說,為了出人頭地,你要製造事業上的危機。如果你能在不製造危機的前提下,把錯誤糾正過來,會更加討人喜歡。促成危機的危險在於:一旦它開始了,你就被逼上冒險這條路。一采取行動,你就不能允許情況惡化。因為事情如果弄僵了,最後你會因此被責備。而且倘若事情發生在你掌權之前,你就得在任期之內以自己的方法來糾正先前的錯誤,否則你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5.在變化中尋找人生的突破口
無論誰都不能否認,有了變化才有事業轉折的機遇,失去變化,差不能變好,好也不能變成更好。沒有變化,貧的仍貧,富的不會更富。變化是永恒的,世界是個不斷變化的萬花筒。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變化都是客觀存在的。作為一個想實現自己夢想的男人,其實不應害怕變化,因為變化意味著機會,真正要做的是順應變化,創造變化,然後在變化中尋找人生的突破口,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1979年,李嘉誠成功收購英資集團和記黃埔,轟動香港,也引起國際注目。
和記黃埔是和記企業與黃埔船塢合並而成,合並之前,和記企業經曆1973年股災和1974年石油危機,業務一落千丈,李嘉誠終於由彙豐銀行注資,成為和記的大股東。
1977年和記與黃埔合並,1979年彙豐銀行不把和黃股份賣給英資集團,而賣給華資的李嘉誠,固然由於長江實業發展蓬勃,李嘉誠的企業才華深受讚賞,但政治形勢的奧妙變化,也是促成彙豐銀行董事局決定的重要因素。
《李嘉誠成功之路》一書寫道:
“這種現象決非偶然,仍是香港新的過渡時期的產物。彙豐銀行此舉進一步改善了它與華資集團甚至與中國的關係。彙豐銀行董事局的主席沈弼……不會不注意到李嘉誠是北京中國政府所信賴的愛國者,可以在彙豐銀行與中國政府的溝通中起著某種特殊作用。”
該書又引述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助理的話說:“香港目前的政治與經濟因素是促使上海彙豐銀行決定不將和記股權轉讓與其他英籍人士控製的公司。……銀行方麵是樂意見到該公司由華籍人士控製的。”
毋庸置疑,李嘉誠的這次成功就是變化的環境帶來的,但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還需要你主動去把握,否則就算天上掉餡餅,也不會掉在你頭上,所以為了獲得成功,一個成熟的40多歲的男人應當在變化的環境中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出手一定要出對,緣木求魚是無結果的。在關鍵的曆史變化時刻,如果選錯方向,結果將不可想像。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以推翻清王朝為目標的革命風潮席卷神州大地。革命勝利的消息也傳到偏僻的山鄉,這使劉伯承回想起任賢書先生極力倡導武功的教誨,他第一次強烈地感到武力的神聖和強大。於是,輟學務工的他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參加反對清政府的學生軍,以自己的武力投入到打倒封建統治、拯救民族的偉大鬥爭中。
有朋友勸他去經商,他卻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男子漢大丈夫應仗劍拯民於水火,而不能隻顧個人的富貴與安逸。從此,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武力救亡的革命事業中去,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宏願。
麵對曆史的巨變所產生的偉大機遇,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而劉伯承則一眼看破了那個時代的本質,勇敢地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從而把自己的命運與曆史的命運緊緊聯係在一起,成為一代偉人。
總之,作為一名懷有大誌的男人,不要老是等待機會來臨,要在變化中突破。
人生不如意時,與其整天哀怨,不如自己在變化中尋找機會。外界變化之時,正是機會降臨之時。這裏所謂的“變化”,有時得靠自己創造,有時則是對方突然丟給你的變化球。
不論情形如何,重要的是,不要害怕變化,也不要放棄努力的決心。
即使處境令你難堪,也要當作是“給你一次經驗的機會,有益無害”,“這正是激發自己的潛能的好時機”。那麼原以為是“禍”的事情必能化解為“福”了。如果你認為事業的最終目的在於自我實現而不僅是賺錢,那麼對你來說選擇自己想做的、自己喜歡的工作,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在變化中尋找,在創造中發現,隻要身為男人的你決心夠大,眼光夠準,人生關鍵的突破口總能找到,因為變化時時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