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本書,難道是她翻譯的?
作為讀者喜歡一個作家,自己又精通英語可不代表就能翻譯出一部外國小說,這裏麵要注意的東西有許多,得有足夠的文化底蘊,了解文學,對文字有一定的掌控力,而不是平鋪直述自己所看到的。
她打開封麵看作者介紹,關於伊迪絲的簡介內容有許多,但最下麵的譯文作者隻有寥寥幾句。
筆名:湫湫
喜歡文學,致力於把自己喜歡的外國作品翻譯成中文,讓國內喜歡文學的讀者能夠欣賞更多優秀佳作。
羅列了她在翻譯這篇長篇小說之前還翻譯了什麼作品,是一些短篇,發表於其他雜誌,什麼雜誌倒是沒提,隻是把翻譯的外國短篇名字寫在了上麵。
沒有年齡,沒有性別,也沒有關於她的生平介紹,看起來頗為神秘。
寥寥數語卻讓陶罄再一次想起那次在火車上偶遇的女孩,明亮的眼睛,聊起喜歡的作家眼眸帶笑,誇她英語好,她露出羞赧的神情,看起來頗為可愛,明明相差挺多歲,但聊到的許多事物都能感覺到共鳴。
還挺有趣的,所以她難得主動邀請對方有空可以來家裏坐坐,雖然對方並沒有出現。
但她的確很少主動邀請別人來家裏,她工作挺忙,也就今年才時間多起來。
她想,沒準就是她呢?
畢竟應該沒有那麼多巧合,她想的名字和這位作者想到一塊去了,哪怕是隻有三個字的書名。
總歸隻是個一麵之緣的陌生人,這件事並沒有讓陶罄沉思多久,隻是閑暇之餘都用來觀看這本譯文,看一看這位作者的翻譯功底如何,有沒有把伊迪絲的才情文筆翻譯出來。
6月,芙林鎮,蕭槿和哥哥正在看房子,她也打算在鎮上租個房子住,圓圓3歲了,鎮上有托兒所,也就是後世的幼兒園,兩三歲的孩子都可以送到托兒所,村裏沒有托兒所,為了孩子,加上鎮上更方便。
她原本是想把媽媽也接過來,大家一起住在鎮上,但老母親一再抗拒。
“家裏的雞還有羊怎麼辦,鎮上的人我都不認識,我看去鎮上生活的那些老頭老太太隻能每天搬個椅子坐在門口,有人了就多看兩眼,沒人了 就在那發呆,後來都變傻了,我才不想去當傻子,我在家更自在,你沈姨會來串門,我也能去你其他阿姨家串門,還能上菜園子收拾收拾蔬菜,在鎮上我就隻能坐在門口發呆。”她不喜歡坐在門口看人來人往,不喜歡閑著。
蕭槿也沒勉強,反正節假日再把母親接到鎮上吃吃喝喝,住膩了想回村裏再送回去就是,這個不勉強,總歸不會讓老太太不自在住的不開心。
看了半個月,最後選定在了離小學還有托兒所比較近的房子,那地方也比較安靜,並不是主幹道,也沒有人擺攤,距離哥哥嫂嫂的批發店也就四百米,因為不是熱鬧的街道,那一套房子就便宜很多,院子裏還有房東自己造的花壇,種著綠植和花草,看起來很是雅致,兩層的樓房,前廳和院子,兩側一左一右,一個休息的房間,一個廚房,洗手間在後院門外挨著一條小河,樓上還有三間臥室。
蕭槿看了那麼多後,對這套很滿意,當場就交了一年的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