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勇於挑戰,戰勝挫折
苦難教育就是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認識到生活真實而艱難的一麵,讓孩子在困苦和磨難中,鍛煉出獨立自強的品格和樂觀豁達的心態。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對孩子進行苦難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教育專家建議:“家長要抓住生活中孩子每一次遇到困難的機會,有效地對孩子進行疏導和教育。”
拿破侖說:“輝煌的人生,並不在於長久不敗,而是在於不怕失敗。”
在平日的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因為過度嗬護與保護孩子,會使他們沒有機會經曆挫折與磨煉,而孩子的這種坐享其成的心態一旦形成,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在優厚的物質環境和家長的保護中,孩子沒吃過什麼苦,也不知道什麼是苦,身心發展受到限製,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即使是很小的挫折,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很大打擊。所以,父母在平時一定要對孩子進行苦難教育。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說:“苦難對於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萬丈深淵。”
孩子在年幼時或者青年時吃些苦是一種鍛煉,早經曆、早體悟,能夠讓孩子學會奮鬥,也更珍惜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西方教育界就有這樣一個共識:“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必使學生得學之樂,而耐學之苦,才是正軌。若一任學生趨樂避苦,這是哄騙小孩子的糖果子,決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挫折和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能夠讓孩子知道努力、堅持和積極心態的重要性,同時也使孩子的成功變得更有意義。
好父母可以這樣做:陪孩子一起走出挫折
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肯定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在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要責怪、數落孩子,而是要想辦法和孩子一起戰勝困難。下麵,我們看看張濤媽媽的做法。
張濤現在剛上初三,還有一年的時間就要參加中考了,可是張濤的成績讓老師和家長都十分頭疼。初二上學期以前,張濤的成績還可以,可是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之後,張濤就變得無所謂了。對學習也不再抱什麼希望,對老師的批評和教導更是無動於衷。但是張濤媽媽是一個很有辦法的好媽媽,成功地讓張濤走出了挫折所帶來的陰影。
張濤媽媽和張濤一起找出了學習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爭取一點一點地將知識缺漏彌補上,還找出了張濤成績最好的科目——地理,每次分數都在70分上下。張濤媽媽讓張濤繼續穩定並提高地理成績,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找到自信,勇於克服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媽媽這樣做讓張濤感到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原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期末考試,張濤每一科都及格了,學習有了很大提高。
張濤媽媽的做法真是又簡單又有效,理解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盡快走出挫折和不順的境地,是每位媽媽都能夠做到的事情。鼓勵孩子,不要被失敗嚇倒,讓孩子高高興興地、勇敢地挑戰一個又一個障礙,樹立起堅定的信心。
關於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專家建議如下:
建議一:讓孩子知道挫折的存在
有的孩子被父母嗬護得無微不至,遇到一點小麻煩都被父母處理掉了。如此就會使孩子有種生活是如此順利的感覺。而一旦進入學校,步入社會,就會感覺無法適應,因為很多以前不需要麵對的問題,現在都出現了,而且還必須自己一個人去麵對,這就會很難承受。因此,父母絕對有必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是這些困難和挫折是會過去的。
建議二:讓孩子意識到挫折並不可怕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家長不要打擊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用,真沒出息。”而是要及時給孩子打氣,告訴孩子“挫折、苦難並不可怕”,“你要勇敢些,一定會做得更好的”。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家長要把它看作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讓孩子意識到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要有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建議三:讓孩子在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一遇到不如意,就變得一蹶不振,而一段時間之後又恢複生活常態,卻沒吸取教訓。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讓孩子在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使孩子提高耐挫折的能力,學習到戰勝困難的方法。
建議四:教孩子在挫折麵前調整情緒
遇到挫折,肯定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父母不要讓孩子陷入消極的情緒之中,而是要讓孩子學著麵對一切,多想自己擅長的、優秀的方麵,不斷改變劣勢,讓孩子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麵對生活中的逆境和各種挑戰。
輕鬆教子 小妙招
挫折教育要合情合理,不可刁難、挫傷孩子
教育專家指出,現在的孩子亟需進行科學的挫折教育。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和家長的辛苦,為孩子設計了很多挫折教育,如讓孩子自己通過做家務賺取零用錢,把喝完的飲料瓶賣掉來知道節儉等,這都是很好的辦法。但也有一些家長經常這樣批評孩子:“你再這樣下去的話,就完了,還有什麼前途啊!”其實,這是在嚇唬、威脅孩子,不但起不到挫折教育的目的,還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